正文 第142章 價格如何均衡(1 / 1)

均衡價格是指商品的供給量與需求量相等時的價格。

如果市場價格高於這個均衡價格,市場的需求量就會下降,造成供過於求的現象,這時市場價格就會下降。反之,如果市場價格低於均衡價格,市場的需求量就會大大增加,造成供不應求的現象,這時市場價格就會提高。

均衡價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場經濟活動的內在聯係,特別是均衡價格理論中關於供給價格彈性和需求價格彈性的分析,對企業的生產經營決策有著重要的實用價值。

在市場上,需求和供給對市場價格變化做出的反應是相反的。由於均衡是暫時的、相對的,而不均衡是經常的,所以供不應求或供過於求經常發生。

當供過於求時,市場價格下降,從而導致供給量減少而需求量增加;當供不應求時,市場價格會上升,從而導致供給量增加而需求量減少。供給與需求相互作用最終會使商品的需求量和供給量在某一價格水平上正好相等。這時既沒有過剩(供過於求),也沒有短缺(供不應求),市場正好均衡。這個價格就是供求雙方都可以接受的均衡價格,市場也隻有在這個價格水平上才能達到均衡。

價格是由市場供求雙方的競爭所決定的,均衡價格的形成完全是自發的,如果有外力的幹預(如壟斷力量的存在或國家的幹預),那麼,這種價格就不是均衡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