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複返!”這句詩虛中有實,實中有虛。實的是黃河之水滔滔東去;虛的是永不複返,借此比喻人生短暫,光陰失去了就如同黃河之水永不複返!"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歲月流逝是如此的迅速,莫等閑啊!白了少年頭,白空悲切。“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人生真短苦啊!我們應該開懷痛飲,不辜負這“金樽對月”的美好時光。“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複來。”這句詩承接了“人生得意”,隻有如此,方才能見得詩人高歌,何等痛飲,何等淋漓。
“岑夫子,丹邱生”開始,詩人情緒已十分高昂,接踵而來的是急促激越的曲調。“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側耳聽;鍾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願醒”。這幾句話強烈地表達了對權貴的蔑視,與對自由和理想的追求。“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詩人縱觀今古,得出了自己對命運感悟,對現實有了更深的憤概和蔑視。“陳王昔時宴平樂,鬥酒十千恣歡虐。主人何須言少錢,徑須估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消萬古愁”。當年的曹植麵對政治上的失意,隻能借酒消愁,詩人李白在消愁時更進了一步,那就是睥睨現實,傲然挺立。雖然誰都知道“萬古愁”根本無法消除,但是詩人仍然發出了“與爾同消萬古愁”的慷慨高歌。
這就是李白的《將進酒》,他體現出了李白對權威蔑視情感。”
“那你談談李白這個人”王老眼睛可是直冒精光的看著風無名
“李白繼承陳子昂的文學主張,以恢複詩騷傳統為已任,曾說“梁陳以來,豔薄斯極,沈休文又尚以聲律,將複古道,非我而誰歟?”(孟棨《本事詩·高逸》)他崇尚“清真”,諷刺“雕蟲喪天真”的醜女效顰,邯鄲學步。
他最擅長的體裁是七言歌行和絕句,采用大開大合、跳躍宕蕩的結構。詩的開頭常突兀如狂飆驟起,而詩的中間形象轉換倏忽,往往省略過渡照應,似無跡可循,詩的結尾多在感情**處戛然止。更多地代表了他的詩歌清新明麗的。如《早發白帝城》、《送孟浩然之廣陵》、《蜀道難》、《望廬山瀑布》、《靜夜思》等,妙在“隻眼前景、口頭語、而有弦外音、味外味,使人神遠。”(《說詩晬語》上)的自然美,這是他認真學習民歌特點的結果,明白如話,通俗生動。
李白的詩歌,有的清新如同口語,有的豪放,不拘聲律,近於散文,但都統一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自然美之中。這和他自覺地追求自然美有關——”風無名平淡的說。
可以這麼說,風無名現在對古今文學的認知一點也不比眼前的王老差,甚至高於他,畢竟李太白當初以詩問仙,千百年來,不論唐詩宋詞,包括各家文學所長都被他集於一身,最後才創出青蓮劍歌,可以這麼說,整個青蓮劍歌就好似中華五千年一樣,而風無名繼承了整個華夏五千年的文學精髓,別說王老,就是再厲害的老人家也比不上風無名的認知阿。
“哈哈,好,無名,王老這輩子能認識你,此生無憾阿,華夏文學有望雄起,有望雄起阿”不知在什麼時候,王老滿臉已經躺滿了淚水,這是激動,欣喜的淚,這是一個老者對華夏未來的欣喜。
“無名,一會你就可以直接去一班,全校最好的教室,我相信你將來成就必然不再我之下阿”
“校長,其實我不想去,”風無名淡淡的說到
“什麼?為什麼?”王老也知道,對於風無名來說,他一定有著自己的理由,
“誰規定不好的班級一定去一輩子不好?又有誰規定好學生一定要去好班級才能走得更遠?伯樂知好馬,那是伯樂無能,在我眼裏,隻要是馬就有奔跑的力量,他日我定要帶領最後一班,會當淩絕頂去,一覽眾山小去,希望校長能成全”說著,風無名微微拱手看著眼前的老者。
“好,我相信你,無名,我等著你給我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