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療傷(上)(1 / 1)

陳道明回憶一個世紀以來發生的種種事件,不得不同意吳理的說法,但仍不甘心:“美國這麼做,還要不要中國的市場了?美國不是說,一個穩定繁榮的中國更符合美國的利益嗎?”吳理瞥了陳道明一眼,道:“這種鬼話恐怕連你自己也不相信吧?如果你真信了,我將嚴重懷疑你的智商。什麼最符合美國的利益?全地球都是美國的,全世界都是美國的奴仆,美國要什麼有什麼,想欺負誰就欺負誰,這才符合美國的根本利益。”

吳理繼續道:“至於有人總說中國是美國巨大的市場,並以此沾沾自喜,我認為這又是奴性的表現。墨西哥是美國的市場吧,但反過來,會不會有人說美國是墨西哥的市場?自己的國家成為別國的市場有什麼值得高興的?況且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全世界這麼巨大的市場都不足以幫助美國渡過石油危機,中國的市場再大,作用也很有限。為了解決國內的危機,美國不得不施展渾身解數,甚至不惜鋌而走險。犧牲掉中國的市場,可以控製全亞洲,美國人的算盤不會算不到這點。”

陳道明捂著腦袋,道:“怎麼聽來聽去都是沉重的話題?受不了啊。你不是說有三個方麵都受益嗎?第三個方麵是哪方麵?繼續說吧,希望我還不至於就此崩潰。”

吳理閉了一下眼,道:“你的心情我了解,其實說的人比聽的人更沉重。至於第三方麵,我不太想說,看這事件怎麼了結吧。如果林立宏重傷不治被人頂替,那麼這人極有可能……希望我的想法不是真的。要是國內總有人不顧民族大義,隻管眼前錦衣玉食,不顧身後千古罵名的話,中國危險了!”

陳道明使勁壓著頭上的包,似乎要疼痛讓自己更清醒些,緩緩道:“現在來看這遊行的舉動,真是幼稚可笑啊,這不是添亂嗎?能不能說點讓人開心的話?我真的快崩潰了。”吳理勉強一笑,道:“開心的話也有。動不動就去遊行不好,但也不是一無是處,至少它反映了大眾的心聲,也體現了民族意識的回歸,也許,可以把它當作新文化再造的借鑒。”

吳理籲了一口氣,繼續道:“希望還是有的。中華民族現在是百病纏身,但也不是積重難返,而且她還有個最偉大的特質:堅韌。中國的文化也有一個最偉大的傳統:包容。在中國,可以把東西方兩種截然不同的文化融合得富有自己的特色,不象日本那樣似驢非馬。現在,不管是傳統的東方文化還是傳統的西方文化,都已經落後於這個時代,建立一種全新的文化體係是這個時代的第一需要。如果中國渡過這次難關,我相信,這種全新的文化一定會誕生在中國!”

陳道明精神振作了一些,道:“我們都是學物理的,怎麼我對人文一竅不通,你卻知道那麼多?不過我總是認為,不可捉摸的文化恐怕不如實實在在的科學技術來得重要……”“典型的理科生的想法,”吳理打斷他的話,“文化是指引一切社會活動的根源,沒有百家爭鳴,就沒有秦朝霸業;沒有兼收並蓄,就沒有大唐盛世;沒有文藝複興,就沒有工業革命。美國為什麼能稱雄一個世紀?最開始它有什麼科學技術?它也是一窮二白,但它把西方的騎士精神做了引申,以開拓和富有進取精神的文化作為精神的指引,加上地理條件的優勢,才使得它能夠迅速崛起。

“和同樣是經濟強國的日本相比,美國的偉大之處在於它的文化;和同樣是軍事強國同時也有偉大文化的俄羅斯相比,美國的優勢是它的文化更富有時代精神。而現在,如果新文化由中國來創造,那麼中國勢必引領全球的新時代。這是什麼樣的時代我還想不到,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它必將表現於科技、經濟、政治體製、軍事、教育等各個社會形態當中,使人類社會的表象和本質都發生巨大的變化。”

陳道明抬著頭,似乎對這樣的時代十分憧憬,喃喃道:“我們現在就開始。”吳理道:“別胡思亂想了,我們才多大點力量?僅憑幾人之力又能有什麼大的作為?”陳道明頓時又有點泄氣,道:“那我們到底該做些什麼?”吳理嗬嗬一笑:“療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