縋銀瓶,牽玉井,秋思黯梧苑。
蘸淥搴芳,夢墮楚天遠。
最憐娥月含顰,一般消瘦,又別後、依依重見。
倦凝眄,可奈病葉驚霜,紅蘭泣騷畹?
滯粉黏香,繡屧悄尋遍。
小欄人影淒迷,和煙和霧,更化作、一庭幽怨。
民國不乏才女,呂碧城是其中的佼佼者。她是“中國近三百年最後一位女詞人”、中國報業史上第一位女編輯、中國第一位女性撰稿人、中國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位女校長、中國女權運動的首倡者、袁世凱政府時期機要秘書,是當時女子參政的最高官,對中國政局失望之後,她又攜母移居上海,打拚商海,短短幾年便積累了數量可觀的財富。詞人、官員、教育家、商人、倡導者……呂碧城將自己的人生過得恣意精彩,風生水起。
不過,這位才情驚豔的奇女子,卻終生未嫁,最終在香港地區跑馬地仙逝,臨終遺言:“骨灰和麵為丸,投諸海中,結緣水族。”
呂碧城未及豆蔻之年,就曾寫出“綠蟻浮春,玉龍回雪,誰識隱娘微旨?夜雨談兵,春風說劍,衝天美人虹起。”這樣豪氣衝天的詞,為當時“評論大家”樊增祥推崇。
二十歲時,呂碧城打算“探訪女學”,卻遭到舅父的反對,這位恣意灑脫的小姐決意離家,竟然連行裝也不要,登上了北上的火車。因緣巧合,呂碧城遇到了她的伯樂,《大公報》的總經理英華。英華無意中讀到呂碧城所寫書信,即為她的文采折服,親自登門尋找呂碧城,聘用她為《大公報》編輯。
1904年,呂碧城升任《大公報》主筆,其文章頻頻見諸報端,不論文采還是氣度,轟動京城。最為著名的是,1908年,慈禧與光緒帝相繼離世,動蕩不安的朝廷讓很多人惶惶不可終日。
在這樣的當口,呂碧城一闋《百字令》痛斥慈禧:“禁得興亡千古恨,劍樣英英眉宇。屏蔽邊疆,京垓金弊,纖手輕輸去。遊魂地下,羞逢漢雉唐鵡。”說她割地賠款,禍國殃民。並配慈禧畫像刊登在報紙上,震動朝野。
當然,呂碧城的美貌也讓人驚豔。民國才女蘇雪林一生自視甚高,卻稱她“美豔如仙子”,並隨身攜一張呂碧城穿孔雀裝的相片:她身穿黑色薄紗的舞衫,胸前及腰以下則繡著孔雀翎,頭上插著翠羽數枝。這大概也引領了當時的名媛衣著時尚吧。
麵對這樣一位才情驚豔、麵目如畫的女子,哪個貴胄才子會不動心?彼時,袁世凱之子袁克文、李鴻章之子李經義等人紛紛與其結交,形成了“絳帷獨擁人爭羨,到處鹹推呂碧城”的盛景。
在社交場,呂碧城與男子唱和詩詞,談古論今,絲毫不遜須眉。不知有多少男子拜在她的腳下。不過,這些男子卻最終未能與其攜手。
心高氣傲的呂碧城,將感情世界看得很淡很淡,當身邊的人紛紛勸說她趕緊趁年輕嫁人時,她總是微笑著不以為意。一來二去,這絕代風華的女子便熬成了“剩女”。對此,十分關心呂碧城的前輩嚴複看在眼裏,急在心裏,當他忍不住提起呂碧城的婚姻大事時,呂碧城居然回答道:“至今日自由結婚之人,往往皆少年無學問、無知識之男女。當其相親相愛、切定婚嫁之時,雖旁人冷眼明明見其不對,然如此之事何人敢相參與,於是苟合,謂之自由結婚。轉眼不出三年,情境畢見,此時無可諉過,其悔恨煩惱,比之父兄主婚尤甚,並且無人為之憐憫。此時除自殺之外,幾無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