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與偉人鄧小平的交情(2)(1 / 3)

於是,盧家伯伯以國家旅遊總局局長的名義,給鄧小平寫了封信,如實報告了包玉剛的希望和要求,也如實報告了如今遇到的問題。由廖承誌親自送到鄧小平手中。

後來鄧小平的小女兒鄧榕對我說過,一讀完盧局長的信,老爺子(鄧小平)立即大聲感慨地對廖公說:“為什麼不可以用?對我們社會主義有用的事嘛,用他一個名字,也沒有關係嘛,再說,人家有貢獻也可以紀念啊,為什麼不行!沒人出麵接捐款?我來接!我來替飯店題字!”

廖公頑皮地一笑:

“小平同誌,光有口諭不行噢,還要降‘聖旨’才行呢!”

老爺子二話沒說,揮筆批示:“兆龍飯店問題是政治問題,包玉剛捐獻1000萬美元,並非投資、合資,搞得不好,誰還來呀?請國家旅遊總局在北京最好的地方給包玉剛建一個飯店!”

果然,如廖公所雲,有了小平的“聖旨”,事情的進展,便一帆風順了:在東城區工人體育場路找了十畝地。這裏屬三環路附近,距北京機場也不遠,發展前景非常看好!

爸爸給盧家伯伯掛了電話:

隻要北京定下飯店的地點,隨便請哪位國家領導人出麵,他立即陪同爺爺去北京,把飯店和交大圖書館(故事詳見第九章)捐資,共計2000萬美元的支票,一起交給國家。

盧家伯伯爽快地答應了。

1981年7月3日,為了參加兆龍飯店的捐贈和奠基儀式,爸爸媽媽決定陪同爺爺,及帶同家人,包括二姑媽、伯忠叔、小姑媽、兩個妹妹和我一行九人先去北京,然後再去上海。讓已多年沒回大陸的86歲的爺爺重返上海看看故居,也了解一下交通大學圖書館的設計情況。

這是爺爺第一次到北京,爺爺很滿足:“陪陪(爺爺叫我的小名),北京,這可是皇帝住過的地方,我們包家老祖上可是朝廷命官,如果在天有靈,老祖宗們能知道,我們家在北京,給國家捐建一個大賓館,他們一定感到高興!”

國家旅遊總局在釣魚台的國賓館安排我們一家入住。爸爸媽媽、我和海文住在一層樓,其他人住在另外幾個樓裏,房間挺不錯。

釣魚台國賓館的大院,蒼鬆翠柏,綠草茵茵,鮮花盛開,鳥兒飛翔,一幢幢式樣結構各異的小別墅樓房,被綠色環抱著,優雅清靜,爺爺忍不住稱讚說:“這地方不錯呀,香港難找這麼好的地方!”

1981年7月4日上午9時30分,國家旅遊總局在北京舉行兆龍飯店工程奠基典禮。國務院副總理陳慕華、旅遊總局局長韓克華、已經調任國家進出口委員會任副主任的盧家伯伯等都出席了。

爸爸代表我們全家講了話,他那濃濃寧波口音的普通話說得特別動情:“我父親經常跟我講,一個中國人絕不能忘記自己的祖國。他一直盼望祖國能強盛起來。現在兆龍飯店舉行奠基典禮,他的願望終於實現了。我們能為國家現代化,為國家發展旅遊業,獻出一份微薄的力量,使前來中國的外賓,安居樂遊,也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呀!”

一定是爸爸的話觸動了爺爺的心弦,我注意到,在來賓的歡騰鼓掌中,爺爺的表情,確是大為感觸,笑裏帶淚,傲中帶痛。麵對這個兒子,多麼驕傲,也多麼心痛。爺爺最開心最欣慰的事,還是鄧小平的接見。爺爺親眼看著爸爸代表他,向鄧小平遞上的兩份捐贈:一份是1000萬美元建造兆龍飯店和旅遊總局辦公大樓的支票,一份是建造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的承諾書。

記得鄧小平與爺爺握手的第一句話是:“我們早該見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