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回春秋
——公子長卿
月罷窗前疏影亂,
鍾聲相伴。
遙相見、刀光劍影、馬鳴江畔。
戰前號角連鼓傳,沙場風雲變。
古來征戰誰人讚?
切莫貪戀、勝難算,
一將功成萬骨皆歎。
由是窗外西風卷,
秋葉似劍。
驚魂時、夢如隔世、燈火闌珊。
公子座下空卷展,筆動君王換。
欲問戰事何處看?
隻道重眠、春秋見,
停軍列馬雲夢澤前。
在一處山坡前的空地上,數千人從早上打到晚上,眼看紅日將落,戰鬥才逐漸平息,不過明天他們還會接著打,在這個多事之秋,戰爭無處不在。
這個時代的諸侯國就像是身處江湖的各大門派,門派之間隨時都會有衝突,各個諸侯國的將軍便是該門派中的高手,手下數萬軍隊便他們手裏的利劍。
和往日所觀的戰鬥過程一樣,雙方列陣,出兵,戰前將領喊話,然後將領身先士卒,士兵舍身力戰至死,已經幾百年了,好似每次戰鬥都有一雙無形的手在排練著這一切,一次次的衝鋒,一次次的死亡,這個時代需要一點點改變。
夕陽餘暉下的戰場變得很安靜,喧鬧了一整天,馬鳴刀響,慘叫不絕,上千人埋骨於此,而且大多人還不會被後人記得,多年以後,這裏也許會成為讓後人憑吊的古戰場。
蓬斷草枯,凜若霜晨,飛鳥不至,獸鋌亡群。
但是後人也隻是記得這裏曾經發生過一場戰爭,僅此而已。
遠離戰場數裏的山丘上,一位年輕男子也已經待了一整天,三千青絲在風中飄舞,潔白的長衫如流雲一般,襯托出他修長的身姿,堅毅的麵容好似石雕一般,深邃的眼眸靜靜地注視著遠處的戰場。他麵前的石案上,書簡橫列,筆墨亂點,戰爭的全過程都被他仔仔細細的記錄下來,如果不是石案一角處放置著一柄長劍,真的會讓人以為他是一位盡職盡責的史官,這也難怪,在這個時代,或許史官是最盡職盡責不畏艱險的。
看著上千人在戰場上向這敵人衝鋒,拚殺,然後倒在戰場上,早已見慣了戰爭的他,心中重新燃起了一股火焰,戰爭不該是這個樣子的!年輕人緊握的拳頭,“咯咯”作響,當他的目光瞥見自己記錄的書簡時,激蕩的內心再次平複下來,坐回到石案前,重新拿起書簡閱讀,也隻有這個時候他才能沉下心,看到自己記錄下來的此次戰爭的始末,年輕人苦笑連連,想起因此而受難的平民百姓,堅毅的麵龐又顯露出一絲絲的無奈。
說起來,戰爭的起因十分簡單,甚至在後人看來有些不可思議。在楚國南邊邊境地區有一個小村子,名卑梁。與其接壤的村子是吳國的村子,名鍾離。兩個村子裏的兩個小女孩在采桑葉做遊戲,而後因為一片桑葉產生了爭執,發生衝突,鍾離女孩打傷了卑梁女孩,卑梁女孩回去找家長幫她討回公道,而鍾離女孩一方態度很蠻橫,於是卑梁人生氣了,結果是他們殺了對方一家人,這事可不算完,在人家村裏殺人,村民怎麼能無動於衷,在這個什麼都缺,就是不缺戰爭的時代,大家拿起兵器就能上戰場,對於卑梁人的囂張跋扈,鍾離人民反應很快,直接就把來人團滅了。
卑梁的長官知道後發怒了,一大撥人就這麼沒了,要知道,在這個時代,人民就是戰鬥力,人民就是財富呀!不能就這麼算了!然後,他派人屠了鍾離村,吳國國君收到消息更是火冒三仗,他舉兵屠殺了卑梁地區附近的所有楚國人,這還不算,他又以此為借口,派兵攻打楚國,於是吳楚之戰再次爆發。之所以說再次爆發,是因為在數十年裏,吳楚之間已經打了很多場仗,這樣的情況還會延續下去。可憐累及了無數的百姓。
一場戰爭落下帷幕,年輕人也要離去了,他長歎一聲,既是在傷懷在這片土地埋骨的上千士兵,也是在感懷自身,這次戰役的結果他在半個月前就預料到了,楚國準備不足,敗局已定。年輕人無奈的搖搖頭,他想要去尋找下一場戰爭了。
暮色蒼茫,戰場上傳來陣陣血氣和殺意,年輕人有條不紊的收拾自己的行裝,筆墨,書簡,然後朝著戰場的方向深鞠一躬,拿起佩劍,轉身沒入暮色,不一會兒就出現在遠處的樹林中,最後消失不見。
他留給這個世界的,隻有一個背影,一個讓無數後人隻能瞻仰,卻無論如何都無法靠近的背影。
青煙繚繞,衣衫輕卷,年輕人走的很急,腳步生風,天色漸暗,他可不想在戰場附近過夜,適逢戰事四起,吳楚都在緊張的關注著戰場,一旦被當做細作抓起來,那就麻煩了。
徐徐晚風,夾雜著濃重的血腥味,令人作嘔。年輕人有意讓自己去適應這些味道,因為他知道,自己或許不久的將來會與這些東西長伴一生。
寂靜的樹林裏突然響起一些聲音,驚起大片飛鳥。年輕人很快就判斷出那是戰馬在嘶鳴,戰馬跟普通的馬叫聲不同,戰馬的叫聲更加有穿透力,而且這匹戰馬的叫聲中還透著一股不屈之傲,年輕人知道,每一匹戰馬都會擁有自己主人的特點,因為戰場上他們才是配合最默契的搭檔。
年輕人仔細聽著戰馬的嘶鳴,他的腦海中突然湧出一個念頭,他想去看看這匹馬的主人。可是年輕人又不想在這個時候跟軍隊扯上關係,他選擇避過去,就在這時,刀劍之聲也傳到了他的耳中。
年輕人放慢腳步,他慢慢的看清楚了前方的情況。
那是幾名軍士在圍攻另外一名軍士。從服飾上可以看出,被圍攻的軍士是楚國人,圍攻他的正是吳國軍士,年輕人稍微思索,便推測出大概的情況,那名楚國軍士一定是在戰場上存活下來的,在返回的途中,沒有遇上自己國家的救援隊,反而碰上了敵軍。
哎……這名楚國軍士運氣也太差了點兒!年青人記得吳軍的軍紀並不嚴明,很少有軍士會去認真巡邏,所以一般正麵戰場一結束戰鬥,大家就各回各的軍營,兩不相幹。年輕人歎了一口氣,他沒打算去救下那名落單的楚國軍士,眼前的情況他見多了,戰爭就是這個樣子。他不想現在就跟吳國軍士扯上關係,畢竟他隻有一個人,長期與戰爭接觸的他比誰都清楚,一個人劍術再高,也無法抵擋一支強大的軍隊。他不可能單方麵介入戰爭,而且他還知道,這附近是吳國的地界,還有很多的吳國軍士,一旦把大批吳國軍士引來,可能無法脫身了。
他選擇盡量向另一邊走,不過他不想找麻煩不代表麻煩不會來找他。前麵的戰鬥很快就向他這邊轉移過來,片刻功夫,就會來到了他麵前,怕是躲不過了。
年輕人熟練的把書簡收入懷裏,右手按住腰間佩劍。
他的劍鞘很破舊,劍柄纏繞著的玄色麻布已經散開了,這表明他很久沒有關注過自己的劍了。
五名吳兵對一名楚國軍士緊追不舍,楚國軍士已經受了很嚴重的傷,他連上馬逃走的機會都沒有,此時戰馬靜靜地站在那裏,看著它的主人在那裏苦苦掙紮,它一聲也不在鳴叫,好似它剛才的鳴叫隻為把年輕人引來。
善長相馬的人說,馬的聽力比人好,馬的眼光也比人更明亮,它能比它的主人更早的嗅出危險,也能比它的主人更早的發現生機。當遇發現危險時,隻要它的主人決定衝鋒,它仍然義無反顧的支持;當發現生機時,不用主人提醒,它自會幫主人去抓住那一線生機。
年輕人沒有把目光在戰馬身上停留太久,他順著戰馬的目光看向那名困難的楚國軍士,隻見一名身材矮小瘦弱的軍士,在五名吳國軍士之間來回躲避,不時地揮劍格擋敵人的斬擊。年輕看的出來,楚國軍士雖然身材矮小,但是他劍法輕靈,應該是有高人所授,若不是傷重,圍攻他的那幾名吳兵早就身死劍下了,吳兵也是看出了這一點,他們圍而不強攻,就這麼耗下去,楚國軍士早晚都會倒下。
年輕人洞悉了吳兵的意圖,他不由得對吳兵中那名領頭的伍長高看了一眼。
這是個全民皆兵的時代,也是全民皆不是兵的時代。大多軍士都是沒有經過專門的訓練,即使有人去訓練,也是作用不大。根本就發揮不出來軍士的全部戰鬥力,這樣的軍隊根本不能稱之為軍隊,在年輕人看來,一個軍隊就應該最大程度的發揮軍士的戰鬥力,無論是團隊作戰,還是單打獨鬥。
幾息過後,楚國軍士勉強持劍而立,他麵對人數多於自己的吳兵沒有絲毫膽怯,反觀圍攻他的吳兵,卻有所顧忌,遲遲不敢上前。又僵持了幾息,楚國軍士體力不支,就要倒下去了,吳兵中領頭的伍長大喝一聲,揮劍斬向楚國軍士,楚國軍士奮力格檔這一劍,他的力氣小,連連後退幾步才穩住身體,緊接著另外一名吳兵也揮劍迎上楚國軍士,楚國軍士躲閃不及,腹部中劍,衣甲被劃破,血流不止。
盡管受了重傷,那名楚國軍士依然沒有露出半分恐懼,這點從他瘦小的身體上就能感受得到,楚國軍士勉強站立,像一頭受傷的猛虎,即使猛虎受傷,依然是猛虎,不會在狼群麵前落了威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