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社會的挑戰(1 / 2)

如果父母身邊有一些這樣的網絡,有值得信任的成年人,不管是單獨的個人,還是有組織的集體,我們都可以把孩子交給他們,讓孩子找到自我價值和歸屬感。

男孩到了一定的年齡後,他們的視野已經超越了家庭。15歲左右,他們已經開始向著未來前進了—但是必須要有目標,並且要有人來扶持和引導。這就意味著需要構建社會網絡來幫助孩子。

如果父母身邊有一些這樣的網絡,有值得信任的成年人,不管是單獨的個人,還是有組織的集體,我們都可以把孩子交給他們,讓孩子找到自我價值和歸屬感。如果沒有這種社會網絡使所有的成年人都能夠有意識地照顧彼此的孩子,那麼青少年在這一階段的發展其實就是失敗的。

向成年人轉變需要社會的共同努力。但是如何做呢?應該用什麼方法?該製定一個什麼樣的時間表?基本要素是什麼?有些要求是很實際的:傾聽的藝術、教學技能、向新領域拓展的思維和行動、告誡以及保護。還有一些是無形的,或者說是精神層麵的。

為了舉例,也是為了給本書一個恰當的結尾,我挑選了三個故事,它們都是關於社會活動促進男孩向男人轉變的。但每一個故事又不相同—一個是關於橄欖球比賽的,一個是關於城鎮貧民區學校的,最後一個是關於在海島探險的。下麵我們開始讀這三個故事。

失敗、勝利與風度

聖約瑟夫學院和河景中學(Riverview)是悉尼的兩個享有盛譽的天主教學校。對於那些關心橄欖球聯賽的人來說,這兩個學校一年一度的比賽在他們的心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聖約瑟夫學院打敗了所有學校這一紀錄令人敬畏。這個紀錄給人一種神秘感,使人認為要想打破它幾乎是不可能的。

但是在1996年,事情發生了變化。河景中學知道自己有一個強大的團隊,他們有能力打破這個不可能打破的紀錄。所以在蔚藍的天空下,這一天有了特殊的曆史意義。隨著比賽的進行,戰況越來越明顯,大概有15000多位父母和老生聚集到這裏目睹這件不可能的事情發生—聖約瑟夫學院今天要失敗了。雖然在下半場聖約瑟夫的男孩們英勇頑強,拚命爭奪分數,但是河景隊仍然領先。很快,終場的笛聲響起,聖約瑟夫的長期統治結束了。

比賽結束了—勝利者歡呼雀躍。接下來,具有震撼力和特殊意義的事情發生了。失敗的球隊在橢圓形的跑道上圍成一個圈,手挽著手站著,就像祈禱者一樣—與其說他們失去了很多,不如說他們從這次失敗中得到了更多,或許這一刻他們在彼此鼓勵繼續努力,或許他們在共同分擔痛苦。接著更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就像來自體育場的回應,那些曾經在這個學校學習過的學生和參賽男孩們的父親,也都朝著這個圈子走來,挽起雙臂圍繞在圍成圈的孩子們周圍。成百上千的人靜靜地站著,形成一個散發著男性尊嚴的人環。

那些站立起來的人們都愣在那裏注視著。不管是失敗還是成功,在這一刻都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人們為了更高遠的目標走到一起,共同努力,就像戰爭時期為了守護家園,人們同仇敵愾,而且年輕人也加入了這個光榮的人群。

在這個圓圈中的人都不會忘記這一幕。他們中的每一個人都會由於這一幕而變成更加成熟的男人。

工作的男人

新西蘭的一家大公司想為當地的社區做點貢獻—沒有比這更無私的行為了,但這僅僅是為了商業意義而已。通常的做法是捐贈一個青少年活動中心或者建造一個公園。那些高尚的人們說服他們,讓他們扶助附近貧困地區的學校,所貢獻的並不是金錢,而是時間。

每一個職員都有機會到學校去一對一地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孩子,教他們數學、閱讀等。在工作日裏,他們可以每周去學校兩個小時。學校也積極配合這個項目,公司負責出人力。

這樣做的結果是,那些本來處境不好的孩子可以在學校裏每周有兩次機會受到幫扶人的長期關懷。這個項目的意義是非凡的,兩年後,整個學校的國家測試成績有顯著提高。這僅是一個成果,此外,這種指導以及長期的付出將會幫助孩子培養積極的生活態度。

如果我們隻是懷著“做善事”的熱情服務於某些俱樂部或者組織,或者通過給孩子捐款來改善他們的生活,事情將是什麼樣子呢?我們很難知道這種幫助何時才有盡頭。了解孩子所麵臨的困惑就會改變你的看法。這種有意義的做法將會改變世界。

啟蒙

故事發生在一個秋天,在一個遠離澳大利亞維多利亞海岸線的美麗的小島上,有12個背著帆布背包、穿著外套的男人,還有9個年齡從14歲到19歲不等的男孩。這群人是在兩天前乘著擁擠的渡船到達這個小島的。現在他們正等著再乘坐這艘渡船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