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的第一高參
郭嵩燾為曾國藩的湘係出了四招,驚動了全國:請君出山;創製厘金;倡建水師;舉薦第一將才江忠源。曾國藩的回報:將其女許給郭作兒媳;幫助他進京入南書房,成為“天子近臣”。
嘉慶二十三年(1818),郭嵩燾出生於湖南省湘陰縣一個地主家庭。乳名齡兒,學名先杞,後改名嵩燾,字伯琛,號筠仙,也寫作雲仙或筠軒、仁先,晚號玉池老人。因他的書齋自名“養知書屋”,故又被人稱為養知先生。
郭嵩燾先祖原籍江西吉安,明朝萬曆年間遷至湖南湘陰。他的曾祖父名熊,字夢兼,號望湖。這位望湖君“善居積,富甲一邑”,為湘陰望族。他的祖父名詮世,號括矩,是個一諾千金的豪爽人,別人有求必應,家道也因此在這位闊公子手中開始中衰。據說一位縣太爺從郭家借走重金,不料禍從天降,不多日縣令便撒手西去。這一突然變故驟然讓縣令家無所適從,縣令的夫人因無法還債,請將兩位美婢抵債,括矩卻一口回絕,並當麵撕毀了契約。到了他的父親與伯父分家時,“日趨虛乏,各得歲租數百石,每歲衣食足資取給。”郭家的鼎盛時期已經過去,不過尚能維持小康局麵,以後便每況愈下。郭嵩燾從14歲起,開始為饑寒所迫,那一年“湘陰連逢大潦,田租無所出,先生家往往不能舉餐”。他的弟弟崑燾小時候的玩具,隻不過是一塊破硯台和一些零碎的可憐玩意兒,很不像樣子。18歲的郭嵩燾,每年都要為一家人的衣食而奔波。這一年,郭嵩燾與同縣陳興塏之女隆瑞結為夫婦。郭、陳兩家世代有婚姻關係,郭嵩燾自幼寫得一手好文章,深為陳老先生喜愛,認定此子日後定成大器,便將隆瑞的姐姐許配給郭嵩燾。但沒等到成婚的年齡,陳小姐便夭折了。陳老先生自信有識人之明,便又將小女兒許與郭嵩燾。此時郭氏家境已很窘迫,但陳家毫不計較,婚禮如期舉行。不過,這一對小夫妻並未能享受到“蜜月”的幸福,家庭貧苦的重擔壓得他們很少感受到新婚的喜悅。快過春節了,逼債的人紛紛登門索討,全家相對愁歎。好在新娘子溫柔賢惠,對於夫家的窮困“視之怡然”,淡然待之,算是使郭嵩燾免去了一層內憂。
道光十五年(1835),18歲的郭嵩燾考中秀才,與弟弟同補博士弟子員。第二年,他開始在湖南著名的嶽麓書院讀書,與曾國藩、劉蓉結為至交。是年曾國藩26歲,劉蓉21歲,郭嵩燾19歲,“均誌大氣盛,自視頗高,以著述立言相期許”。“其誌終不在溫飽”,這是三人共同之處。但曾、劉攻程、朱理學,以封建衛道士自任,逐漸向地主階級政治家的方向發展,郭則“精研詞章”,帶著更多的文人氣質。後來曾國藩評論郭嵩燾“芬芳悱惻,然著述之才,非繁劇之才也”,認為他隻能著書立說,不能勝任官場的“繁劇”工作,大概就是嗅到了郭嵩燾身上的異端氣味。
道光二十年,即1840年,是中國近百年屈辱曆史的開端。在資本肆意驅使人的意誌,強奸良知時,英國發動了鴉片戰爭。中國軍民奮起還擊。浙江作為戰爭的前沿,各級官吏積極備戰。新任學政羅文俊剛踏上浙江的土地,便招賢納士。後經友人介紹,郭嵩燾以幕僚身份離京赴浙。
人生重死輕別離。曾國藩卻不是這樣。他珍視友誼,更感激郭嵩燾在自己病重期間的精心嗬護。離別12日,麵對孤燈隻影,他更加想念這位同鄉賢弟。在《寄郭筠仙浙江四首》詩中,充分表達了而立之年的曾國藩對郭的感情:
一病多勞勤護惜,嗟君此別太匆匆。
二三知己天涯隔,強半光陰道路中。
兔走會須營窟穴,鴻飛原不計西東。
讀書識字知何益?贏得行蹤似轉蓬。
碣石逶迤起陣雲,樓船羽檄日紛紛。
螳螂竟欲當車轍,髖髀安能抗斧斤?
但解終章陳策略,已聞王歙立功勳。
如今旅夢應安穩,早絕天驕蕩海氛。
無窮誌願付因循,彈指人間三十春。
一局楸抨虞變幻,曆圍梁棟藉輪囷。
蒼茫獨立時懷古,艱苦新嚐識保身。
自愧太倉縻好爵,故交數輩尚清貧。
向晚嚴霜破屋寒,娟娟纖月倚簷端。
自翻行篋殷勤覓,苦索家書展轉看。
宦海清懷蟬翼薄,離人心緒繭絲團。
更憐吳會飄零客,紙帳孤燈坐夜闌。
此時的曾國藩,剛剛散館作了翰林院的檢討,前程似錦。但貧病交加,友朋四散,感慨30年的人生漂泊,還是“紙帳孤燈”,做個“飄零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