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雜談康有為(10)(1 / 3)

康有為在美國的生活更為多姿多彩了。一次他在北美華僑中進行演講時,年僅17歲的華裔姑娘何金蘭(又名何旃理)深深為他的才華所傾倒。當時康有為正想找一個通曉英語的女子為伴,以幫助他到各地去訪問遊說。在朋友的撮合下,49歲的康有為與何金蘭結成秦晉之好。婚後兩人生有一子一女。後來他們相偕遊曆歐洲各國,每到一地,都由何金蘭做翻譯。不幸的是1914年何金蘭患猩紅熱去世,年僅24歲,給康有為留下了無盡的痛苦。康有為在墨西哥住了半年,認真考察了那裏的風土人情和人文地理,他對印第安文化尤為感興趣。通過研究,他大膽推測印第安人可能是中國人的後裔,引起了曆史學家的注意。

1902年,康有為又移居印度北部山城大吉嶺。這裏離喜馬拉雅山不過80公裏。他在女兒康同壁的陪同下,騎馬攀登喜馬拉雅山南麓,在“世界屋脊”上走了九天,體驗了一段非凡的探險生活。

考察歐洲資本主義,招募海外保皇軍隊

比之在世界其他大洲的活動,康有為在歐洲的經曆要更豐富一些。他曾七赴法國,八遊英國,十一次出入德國,還遊曆了意大利、荷蘭、比利時、西班牙、希臘等國。

康有為對意大利和瑞典的遊曆印象最為深刻。1904年6月,康有為到達意大利。在羅馬,他參觀了雄偉壯觀的古代建築和現代化的工廠。所見所聞使他不由感歎資本主義經濟和文化的先進,但他也看出資本主義的一些弊病:比如街頭經常可以看到乞丐,居民貧富差距比較懸殊。

1904年底,康有為來到瑞典,立刻被這裏的風情所吸引。他買下位於斯德哥爾摩東南沿海的一座小島,並在島上建起中國式的園林,取名“北海草堂”,直到1907年,他才依依不舍地離開。如今,近百年過去了,康有為在島上建的“北海草堂”,在波羅的海寒風的侵蝕下早已湮沒難尋,但當地華人仍習慣地把該島稱為“康有為島”。

康有為遊曆期間一直沒有放棄拯救光緒帝的行動。他在海外成立了“保救大清光緒皇帝會”,甚至招募了一批“保皇軍”。康有為曾在英國、美國到處遊說集資,建立“保皇會”的分部。為了使“保皇軍”更正規、更有戰鬥力,他邀請了美國人李荷馬來訓練“保皇軍”,並且“代表中國皇帝”封李荷馬為“大將軍”,發給他一套大清帝國的“將軍服”。但沒過多久,李荷馬突然轉而支持孫中山,成為孫中山的軍事顧問,立誌要推翻清王朝。

投資地產一夜暴富,民國建立心灰意冷

為了籌集環球旅行的費用,康有為在遊曆考察的同時,也從事起商業活動,做起地產生意。1906年春節,康有為訪問墨西哥時,當時墨西哥城正籌款修築有軌電車,康有為利用各地華僑提供的捐款,購置電車軌道經過之處的地產。不久以後,這些地產價格上揚好幾倍,讓他淨賺10多萬銀元,約合今天的700多萬元人民幣。

康有為還通過撰寫文章、發表演講,進行一些公益活動來獲取經費。他的這些活動很有成效,不但化解了自己的財政困難,還拿出很多錢來資助親友。比如,他每年付給梁啟超和他的家人5000銀元。

辛亥革命後,中國皇權被徹底廢除,對康有為的通緝令自然也解除了,他返回國內並積極鼓吹保皇複辟。在與張勳聯手複辟清王朝失敗後,康有為心灰意冷,反複遊走於國內外,在中國的政治舞台上幾乎消失了。康有為回國後,曾請著名篆刻家吳昌碩刻過一枚朱文小字印章,別開生麵地寫道:“維新百日,出亡十六年,三周大地,遊遍四洲,經三十一國,行六十萬裏。”這二十七字生動地概括了他遊遍世界的生涯,也刻印出了他在中國人走向世界方麵創造的新紀錄。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康有為是中國近代史上到過世界各地最多、接觸各國人物最多的一個超級旅行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