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快樂要素3:要快樂,就要釋放憎恨(1)(3 / 3)

她那凝聚滿滿怨恨的人生之船就此觸礁。

她拒絕所有的說媒者,父母逼得急了,她就假借自殺相挾。後來,父母屈服了她;再後來,父母相繼去世,她更加肆無忌憚地堅持自己的報複。

這期間,他的家因為各種變故而多次搬遷,而她總會隨之變成他的鄰居。相鄰而居,她也並不做什麼,隻是不停地在他和他的妻子,以及他的孩子身前轉一轉,從不和對方搭話,對方的搭話也一概置之不理。他曾一次次嚐試向她道歉,但她一次次堅定地拒絕著。她可以清晰地感覺到,他一直在遭受著良心的譴責。

夜深人靜的時候,猜想著他和妻兒歡娛的情景,再看看自己孤燈清影的寂寞,她會更覺酸楚、傷感。但是,她從沒有想過要中止報複,她覺得,她的不堪都是他一手造成的,她要傾盡一生報複他。

終於,他在54歲那年抑鬱而終。

她非但沒有絲毫快感,反而感覺一下失去了生活的目標,心頭對他的怨恨也一下消失得無影無蹤。她開始了鬱鬱寡歡的生活,不斷回味、咀嚼著自己的過往人生。隨著歲月的一天天累加,她越來越懷疑自己的報複,漸漸為自己的一生覺得不值。一些個清冷孤寂的夜裏,她開始後悔,後悔自己把一生都綁在了對他的仇恨上,後悔沒有再火熱地戀愛一次,後悔沒有體驗到做母親的美好……但此時的她,已經滿臉皺紋、牙齒脫落、腳步踉蹌。

一切都無法回頭。

似水流年,相愛時不妨熱烈些,若一旦分散,要學會把仇恨徹底埋葬,讓時間將其風化脫落。因為,無論多麼重要多麼在意的過往一旦碎謝成枯草,都難抵花草錦簇的遠岸。

快樂提示:

西方有個童謠:失了一顆釘子,丟了一隻馬蹄鐵;丟了一隻馬蹄鐵,折了一匹戰馬;折了一匹戰馬,損了一位將軍;損了一位將軍,輸了一場戰爭;輸了一場戰爭,亡了一個帝國。

一個國家的滅亡,竟然起因一顆小小的鐵釘。這應該是典型的因小失大吧!

人生會經常遭遇不如意,要懂得一片葉子代表不了整個春天,不能因為一片葉子枯萎就否定了整個春天。不然,既辜負了春天,也辜負了自己。生命不能缺少愛,但我們當懂得,不是所有的愛都能夠有完滿的結局。若這結局大失所望,即便做不到感恩有過這樣的一場遇見,至少不應該怨恨和“複仇”,否則,就把愛理解得太狹隘了。

學會愛,不隻是對愛的負責,也是對自我的負責。

可以沒有愛

仇恨終將泯滅,友誼萬古長青。

——西塞羅

父親去世早,我是和母親相依為命長大的。

考上縣城的高中後,我開始住校學習,做小學教師的母親常常會流露出難以掩飾的想念和孤獨。高一下學期開學不久,我向同學要了一隻小貓,抱回家中。小貓剛剛一個月大,通體白色,沒有一根雜毛,母親十分喜歡,並給小貓取了名字:咪咪。

隨著咪咪一天天長大,母親和咪咪的感情越來越深。每每母親去小村的鄰居家,咪咪都會跟著母親同去。母親和鄰居聊天,咪咪就趴在母親身旁,誰叫它,哪怕是用美食誘惑,它都不動,等母親要回家了,母親隻輕輕地喚叫一聲“咪咪,回家”,咪咪就會起身跟著母親回家。

每每我周末回家的時候,母親總會不厭其煩地對我講述著有關咪咪的一些奇聞樂事。每次聽母親津津有味地講著,我的心裏都會暖暖的,為母親終於有了陪伴的夥伴而高興。於是,我總會在時間允許的時候,去村旁的大河裏撈一些小魚回來,慰勞咪咪。

高三春天的一個周末,我像以往一樣回家看望母親,母親一臉憂傷。我小心地問母親怎麼了,母親的眼圈突然紅了,告訴我,咪咪死了。

原來,鄰居家的小雞丟了一隻,鄰居家的女主人一向以刁蠻不講理出名,村民都習慣叫她“刁二嫂”。“刁二嫂”找到我家,說她丟失的雞一定是被咪咪吃掉了,理由是,我家和她家東西院緊鄰而居,而且小村隻有咪咪一隻貓。“刁二嫂”要求母親賠她的雞,不然就要拿咪咪頂死。母親從未見過咪咪招惹小雞,而且“刁二嫂”家小雞丟失那天,咪咪一整天都陪母親在家沒有出去,但無論母親如何解釋,“刁二嫂”都一口咬定雞就是被咪咪吃掉了,並開始罵起街來。母親不再和“刁二嫂”爭論,暗想,“刁二嫂”喊罵得累了自然就離開了。但讓母親沒有想到的是,“刁二嫂”趁母親不注意用她從家裏帶來的木棍一下打向正趴在炕上的咪咪,毫無防備的咪咪一下被打破頭骨,當即死亡。

咪咪的死亡給母親帶來極大的傷痛。我想去找“刁二嫂”評理去,母親攔住了我,表示貓已經死難複活,沒必要去招惹“刁二嫂”。雖然我聽從了母親的話,沒有去找“刁二嫂”評理,但心中對“刁二嫂”卻由此多了一份憤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