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渴望成功的孩子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出生於出生1856年5月6日,他的家在奧地利(現屬捷克)的弗賴貝格市摩拉維亞鎮夫來堡。西格蒙德誕生時,他的父親雅各伯已經四十歲了。雅各伯和前妻曾生有兩個男孩:伊馬鈕,生於1832年;菲力普,生於1836年。西格蒙德的亞瑪莉母親當時才二十歲,和她的繼子一樣大,甚至比她繼子看起來更年輕。
夫來堡的居民中,大約有四千多人是天主教徒,一百人是新教徒,猶太人也有一百人,主要是德國國籍。由於在19世紀40年代,當地興起了民族主義思想,因而他們遭到地方上反德國人的仇視。他們雖生活在氣氛自由的小小的商業城鎮裏,大多數人和鄰居也處得相當好,但是他們卻生活得戰戰兢兢,唯恐隨時會遭到不測。
弗洛伊德的家族遷到摩拉維亞鎮夫來堡四年以後,雅各伯的祖父埃弗萊姆和他的孫子一樣,都登記為加利肯的流浪猶太人,同時申請允許雅各伯做他的生意合夥人。就這樣,祖孫一塊兒經營布匹、羊毛、蜂蜜和獸脂的生意。
合夥的生意顯然興旺了幾年。1852年底,雅各伯的兩個兒子伊馬鈕和菲力普,也到夫來堡和他們會合。
他三歲時,全家遷離了夫來堡,環境的改變使他的心靈受到了創傷。他後來這樣寫道:“我在都市裏從未真正感到很舒服,我相信現在以至永遠,我都不能釋懷於對我們家附近美麗樹林的渴望……”
雅各伯和妻子亞瑪莉及兒子西格蒙德和女兒安娜,在1859年離開了夫來堡。他們次年到達了維也納,在維也納的一所簡陋公寓定居下來。不久就生下了另一個女兒羅莎。
接下去的幾年,亞瑪莉又生下了三個女兒和一個兒子,1861年生瑪麗,次年生亞多芬,再一年生寶蓮,1866年又生了小弟弟亞曆山大,現在他們家有七個子女了,一家人首先搬到彼勒卑夫街,然後又搬到菲佛爾街。
西格蒙德先在家裏接受父母的教育,然後在私立學校就讀了一段時間,最後到當地的公立學校就讀。他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
弗洛伊德九歲時,通過考試進入了李波史達德社區學校。他一直都成績優異,並在十七歲時畢業。
他受的完全是嚴格的古典文化教育。對拉丁文和希臘文的紮實學習使他開闊了眼界,同時也讓他看到了古代的世界,因而他對考古學發生了興趣。他還具有以簡單的句子來表達複雜觀念的能力,同學大都難以望其項背。
他也學會了法文和英文,在空暇時還自修西班牙文和意大利文。他對自然科學的興趣可能是由《動物的生命史》這本書所引發的,那是他在十一歲時從學校得來的獎品。他在城郊樹林裏獨自散步時,往往會搜集許多植物和花卉的標本帶回家中。
在妹妹安娜的回憶裏,她哥哥帶回家的男孩子,都是喜歡切磋功課的朋友而非玩伴。由此我們可以清楚地知道,少年弗洛伊德是一個用功、執著、決心想要成功的孩子。
弗洛伊德也和他的同齡男孩一樣,被軍事冒險所吸引。男孩子們不論學習好壞都喜歡玩軍人的遊戲,弗洛伊德也不例外。他最早讀的書中有一本是法國作家狄亞爾的《帝國和執行官的曆史》。許多年以後,他還記得他如何在木頭步兵背上貼上標簽,然後在上麵寫著拿破侖手下大將們的名字。拿破侖是他早年心目中的英雄人物,馬塞那(拿破侖的大將)和亞曆山大大帝也是。他將他們的英勇事跡背得滾瓜爛熟。
弗洛伊德對軍事的興趣持久不衰,四年以後普法戰爭爆發了,他在桌子上放了一張戰場地圖,在兩軍對壘處畫上有顏色的旗子。他的妹妹安娜曾說:“我哥哥這麼做時,還向我和妹妹羅莎講述戰事的一般情況以及軍隊一舉一動的重要性。”
弗洛伊德經常對他的妹妹們高談闊論。他是母親的長子,也處於最受寵愛的地位,所以他在家裏享有很多的權利,而他也毫不猶豫地去使用。他的母親把他看成“似黃金般的西格”,是她心目中的好兒子,而且家裏的人也都這樣承認。家裏很多事情都以他的想法為標準,尤其是他以最高的榮譽從中學畢業以後更是如此。作為母親最鍾愛的兒子,他在家裏的好處相當多。弗洛伊德後來回憶時談到:“如果一個人成為他母親無可否認的寶貝兒子,那麼他一生都會擁有勝利的感覺。對於成功的自信心也一定堅強,很少不能達到真正的成功。”
他的弟弟妹妹越來越多,全家又搬到一幢較大的公寓去,別的孩子睡房裏隻能點蠟燭,而他卻有煤油燈。在妹妹安娜開始學鋼琴以後,他埋怨鋼琴聲太吵,結果也完全順從了他的意願。安娜這樣寫道:“他向媽媽提出抗議,說若不把鋼琴搬開,他就要離家出走。結果鋼琴果然不見了!”此外,妹妹說哥哥對她的閱讀實行絕對管製,“如果他認為我看的書不適合像我這樣年紀的女孩子閱讀,他便會說:‘安娜,你現在看那本書為時太早!’”
弗洛伊德對他的家庭,尤其是對妹妹的態度,是他相信命運操縱在自我手裏的早期征兆。他後來這樣寫道:“我似乎記得在整個的這段時期中,我已預感到我的前麵有著很多的責任。我在離開中學前寫的臨別作文中曾明白地表示: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對於人類的知識有所貢獻。”
弗洛伊德十六歲時,已經是一個風度翩翩、神采飛揚的美少年了。除了濃黑的頭發和晶瑩剔透的黑眼珠外,他還有充滿自信的表情。他那“蛀書蟲”的名聲以及與人交往時的認真態度、端莊自持,很容易贏得異性的好感。但是他在自傳中幾乎絕口不談女人。這不禁使我們相信,這位標榜“性”在精神疾病上具有無比重要性的人,本身對性卻沒有多大的興趣。
1872年9月,弗洛伊德回到維也納以後,花了一年的時間苦讀,準備升大學的考試。他選擇的科係是法律,主要是因為它能開啟通往政界的大門,那是一個猶太人可能發揮影響力的少數場所之一。中產階級“布格”政府的掌權,使它的前途更為看好。弗洛伊德的父親曾經將一些顯然他很尊敬的布格黨人帶回家,他們之中包括許多猶太人。對於年輕的弗洛伊德來說,現在似乎每一個猶太學生都有機會得到一個部長的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