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心川
玄奘是舉世聞名的佛學家、哲學家、旅行家、翻譯家、中外文化交流和中外交通交流的傑出使者與世界文化名人,是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人,在他的身上體現著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硬骨頭精神”。我曾經將其總結為:“他真誠向外國學習,勇於開拓的精神;曆盡千難萬險、百折不撓的奮鬥精神;不慕榮利,造福人民的愛國精神和國際主義精神;虔虔不懈,尋求真理,攀登學術高峰的精神;融會教內外各派理論的認同、寬容精神;工作作風塌實,計時分秒的嚴謹精神。”玄奘的這種精神,正是我們應該繼承發揚光大的。
王趙民同誌送來他的書稿《玄奘與玉華山》;囑我作序,我欣然應允。緣於玄奘法師,對於銅川的玉華山,我是有感情的,曾專門去過那裏三次。那裏是玄奘法師譯經、圓寂的地方,是世界的又一處佛門聖地。那裏鬆濤林海,清泉飛瀑,禪房花深,既是一個令人向往的佛教勝地,也是一個自然景觀秀麗、人文資源豐富的旅遊勝地。1999年3月,適值玄奘法師圓寂1335周年,這個數字與玄奘法師生平所譯經卷的總數1335卷相巧合,也正是“1335”這一寓意深刻的數字因緣,促成了我們在銅川召開了第二屆玄奘國際學術研討會。王趙民同誌在銅川市人民政府研究室工作,是那次盛會的工作人員,會後,他負責編輯會議論文集《玄奘研究》一書。從那時起,我與他有了來往和聯係。在我的印象裏,他是一位非常敬業、勤學的人。玄奘是一代佛學大師,其所建立的學問,引起無數人深喙攀升,王趙民同誌不畏艱險,寧做學術研究的墊石,甘願忍受寂寞,陪伴黃卷枯燈。尤其令我高興的是,他對玄奘研究投入大量精力,搜集資料,撰寫論文,參加玄奘研討活動,宣傳玄奘精神,宣傳玄奘圓寂地玉華山,取得了應有的成果,已成為我國研究玄奘的英才。他對玄奘的感情真摯,超過了一般人。如果玄奘確有感知,一定會為他的所為感動,為他祝福祈禱。從他身上,我欣喜地看到,玄奘研究事業後繼有人。
唐代的玉華山是一處皇家避暑勝地,李世民父子營造的玉華宮曾經是關中地區最大的避暑行宮。後來,唐高宗廢宮為寺。公元659—664年。玄奘法師玉華寺度過了他生命的最後四年。在玉華寺,他翻譯出佛經682卷,平均每年完成136卷,每月完成10卷,這個數量比他在弘福寺、慈恩寺、西明寺等處譯經的總數還要多,而且,佛經中最大的一部600卷《大般若經》就是在玉華寺譯成的。因此,我們可以說,玄奘法師在玉華寺是他一生中譯經最好的時期,玉華寺在他進行學術活動、建立法相宗過程中起過非常重要的作用。玉華山留下了許多珍貴的曆史文化遺跡,銅川市政府順應海內外的廣泛呼聲,不斷加大對玉華山的曆史文化資源保護、開發力度,先後建立了玉華玄奘紀念館等景觀,供人們憑吊、紀念玄奘法師。聽說,如今的玉華山景區為國家4A級景區,已經成為陝西北線旅遊中文化品位較高的一處勝地,每年吸引眾多的海內外遊客前去觀瞻、拜謁。這正是我所期盼的,希望玉華山能夠成為紀念玄奘法師的又一處聖地。
我閱讀《玄奘與玉華山》這本書,感到這本書資料翔實,文筆優美,圖文並茂,全麵客觀地揭示一代偉人玄奘與玉華山的關係,以喚起人們對玄奘的敬仰之情和對佛教勝地玉華山的向往之情。我也樂意向讀者推薦《玄奘與玉華山》這本書。
(黃心川,當代著名哲學家、佛學家,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東方文化研究中心名譽主任,北京社會科學院南亞研究中心顧問,陝西省社會科學院長安佛教研究中心名譽主任,玄奘研究中心主任,印度龍樹大學榮譽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