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泱泱大國三億兒童無少兒劇可看可歎可悲
各級領導拍案而起有少兒劇要拍拍好拍樂
話說由中央電視台和鄭州電視台聯合攝製的中國首部大型少兒科幻電視劇《快樂星球》(原名快樂城堡),正在鄭州如火如茶地拍攝著,從記者開始跟蹤報道這部戲的拍攝情況,讀者電話可沒少接,看來大家都挺關心這部片子,那這樣好了,我來從頭說起,讓大家也了解《快樂星球》誕生的來龍去脈。
那還是在1995年的7月,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同誌在講話中有感於自己9歲的小孫女酷愛看日本動畫片而無好的國產兒童劇可看的現狀時,幾次大聲疾呼,希望中國的電視文藝工作者,能夠肩負起以電視文藝形式教育下一代的重任,創作出好的少兒電視文藝作品。
在此之後又是幾年過去了,由於各種原因,有影響的、好的少兒題材電視劇仍然乏善可陳。每年在廣電總局送審的電視劇中,兒童劇占的比例實在少得可憐,在送審電視劇總額一度達到了1年1.4萬部(集)的時候,兒童劇也隻有寥寥的30多部(集)。大量的言情、古裝、涉案題材的電視劇充斥在熒屏上,相信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天天看電視的您,一定比我知道得還清楚。
中國有3億七千五百萬少年兒童,可他們的精神食糧卻是如此地匱乏。原中國文聯副主席、著名文藝理論家李準先生對兒童劇的這種現狀十分憂心,他指出,中國的電視文藝工作者應該給中國的兒童拍電視劇。中國文聯副主席仲呈祥先生更用八個字來概括自己的焦慮心情---“虛位以待,呼喚佳作”。同時他還用了八個字概括出全國電視劇生產供過於求,一片繁榮而少兒電視劇嚴重缺乏的現狀,叫“三億兒童,嗷嗷待哺”。
這位讀者說了,少兒劇沒人拍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其實很簡單,用導演們自己的話說也就兩個字:難搞。和一般的電視劇比起來,拍少兒劇往往是吃力不討好。在如今市場經濟條件下,在影視產業化的趨勢下,靠占影視製作單位90%的民營單位去壯大中國兒童劇的聲勢確實隻是杯水車薪,因而作為中國電視製作業航母的中央電視台承擔起這個重擔是值得我們慶幸和欣慰的事。
2001年11月下旬,鄭州電視台領導及電視劇製作中心導演張惠民一同赴京,同中央電視台有關方麵洽談合作事宜,在大家對國產兒童劇嚴重短缺的現狀達成共識並皆感到深深憂慮的情況下,雙方決定聯手打造一部好的少兒電視劇,為中國的少年兒童奉獻最好的精神食糧。
按說《快樂星球》的誕生是有一點違反創作規律的,因為一般的電視劇都是先有了好的劇本,再開始拍,而這部戲則是大家決定製作後才開始創作劇本,不過這其實恰恰契合了電視劇的創作本質:順應現實的需求。
作為拍攝過《追殺陳圓圓》、《鄉黨委書記》、《生死較量》、《越活越明白》等成功電視劇的著名導演張惠民來說,這次執導兒童劇還有著非比尋常的意義。
張導有個9歲的兒子,和許多孩子一樣,他也是看著日本和美國的動畫片長大的。隨著西方和日本文化的過度浸淫,顯然更適合中國國情,更溫良、敦厚,具有親和力的中國文化,在孩子腦中逐漸淡化。麵對這種不正常情況,張導認為用中國文化去影響孩子們,給予他們中國文化的教育,是一個影視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我國製定的《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二十四條規定:國家鼓勵新聞、出版、廣播、電影、電視、文藝等單位和作家、科學家、藝術家及其他公民,創作或者提供有益於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作品。創作《快樂星球》的想法與國家法令不謀而合了,張導一提到這一條法律,就有一種遇到知音的親切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