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三七(2 / 2)

還有其他一些有功之臣也是各有封賞,斷不致叫他們寒了心。而葉成則因為功勞不顯,隻有在徐州之時在人前稍微出了一些力氣,所以僅僅隻是進爵一等,連食邑都沒有多加哪怕一戶。

不過葉成倒是不在意這些,當宣旨賞賜的太監走了以後,他便又馬上恢複了以往那種得過且過幾乎是混日子的生活。反正他的謀劃有賈詡和戲誌才等人在看著,他也不必太過勞心。至於工作,也就是那個宗人少傅,擺著當年繳獲的六十四卷《太平要術》在,隨便摘錄一點出來,就夠那幫宗室子弟學的了,隻有那些年紀小的,隻有五、六歲的,葉成要多花些心機以外,基本上他就等於是薪水小偷,拿著朝廷俸祿,卻是對教育宗親子弟敷衍了事。

這不,當糜竺來信告訴他那巨船“漢興號”完工,他便馬上以讓學生開眼界長見識為名,帶著家裏人就是出海到處遊玩,要不是在琅琊靠岸補給的時候,被糜家商隊發現,於是通知糜芳急急忙忙地從東海趕來,送信來說蔡邕尋他,要他馬上回幽州一趟,他還指不定要在海上玩多久呢。

一眾人進了城,找到了當地的縣令,出示了一些人的身份證明以後,就在見到了如許多的大人物而雙腿有些發軟的縣令熱血幫助下,眾人便換乘了快馬或是馬車,馬不停蹄地趕向薊縣,蔡邕就在城裏頭等著他們。

一行人晝夜兼程,不過幾日便已趕到了薊縣。離著老遠,守門士兵見來了一大群人,人人鮮衣怒馬,各個氣度不凡,身旁還有大群的頂盔摜甲的侍衛拱衛周邊,心知來了大人物,立即就報告給了值守的上峰。

於是很快,葉成等人入城的消息便傳入了刺史府,等到葉成帶著一眾人來到,關羽早已等候在府前相迎。一番久不相見的敘舊寒暄,關羽便領著眾人進了刺史府,行到半路,又命人帶著個王子郡主往別處去歇息,隻帶了葉成夫婦和劉信來到了大堂之中。

“蔡大人好啊,好久不見。”

一進大堂,葉成就看見蔡邕站在其中。老人身子骨還很健碩,就是頭上白發又多了一些,可是臉上神采飛揚,一股久居上位的威嚴逼人而來,讓他看上去又要年輕了一些。隻是蔡邕心情似乎不太好,見著葉成和他打招呼,卻是橫眉一瞪,冷哼一聲以作回應。

一見蔡邕的冷淡,葉成也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隻是想著老人家火氣還這麼大,等一下找他怕是會有麻煩,心裏便在盤算著等一下該如何應對,甚或該找什麼借口好溜之大吉。

可是沒成想,等到三人全都走入大堂,蔡邕突然便是伸手往旁一伸,角落裏的一個侍人馬上便是上前,把一卷黃綾恭恭敬敬地送到了蔡邕手裏。

“劉信接旨。”

突如其來的一出,讓葉成和劉信都是一時反應不及,愣愣地站在了原地。等片刻之後回過神來,劉信才立即上前行禮聽旨。

“奉天承運,今宗親子弟劉信,雖年介弱冠,然久學於知名門下,所學博長,兼而有道,聞之士林中多有清名。今武陵所內多有不法,蠻荒未化,今封劉信為武陵王,望皇弟善以教化,行之於法,以彰先帝之遺望,為兄之分憂。”

聽聞旨意,葉成和劉信又是一呆,不知這沒來由的鬧的是哪一出。直到蔡邕再三低聲招呼,劉信才是回過神,謝恩接過了旨意。

看著劉信一旁五迷三道的樣子,葉成自是為這個兒子前途擔心,就要上前和蔡邕探探口風,卻不料一上前,就被蔡邕扣住了手腕,然後就聽蔡邕陰測測的聲音響起:“臭小子,公事做完了,該我們來談談私事了。昭姬的事情,你小子打算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