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邕畏戰,亂前線軍心,請陛下降旨將其下獄。”
“蔡伯喈不諳軍事,致使幽州戰局不利,該免職問罪。”
“陛下明察,蔡伯喈實非統軍之才,懇請陛下另擇賢良統領幽州戰事。”
……
六月初五,也就是三天前,因顏良奇兵侵犯薊縣外圍防線,幽州刺史蔡邕懼怕袁紹大軍兵鋒將至,火速下令大軍遷薊縣一帶十數萬百姓往漁陽而去,置前線太史慈和張飛大軍於不顧。
消息傳來,太史慈與張飛麾下將士知道自己已成孤軍棄子,頓時軍心大喪,在顏良大軍攻勢下潰不成軍,廣陽、薊縣頓告失陷。
三天後,蔡邕怯戰不前,拋棄將士的汙名傳遍天下。
“閉嘴!”
略顯沙啞的一聲怒喝,劉協重重地一掌拍在禦座的扶手之上,原本沸反盈天聲討蔡邕的百官當即安靜了下來。
堂堂帝皇廟堂,居然吵鬧如街市一般,到底成何體統?
威嚴地掃視著殿中百官,劉協目光所至,百官盡皆惶恐俯首。最後,劉協的目光停留在了位列百官之首的幾人身上。
“荀卿,你說。”
荀彧出列,先是對著劉協躬身一禮,方才悠悠說道:“蔡幽州心存仁義,戰時仍以百姓為先,實不愧聖人門徒,陛下應予嘉獎。”
此言一出,頓時滿殿皆驚,當即就有好幾個官員出列大聲駁斥荀彧胡言亂語。隻是麵對這些指責,荀彧是安坐如山,直到劉協又是怒然一拍禦座,喝止了百官越來越烈的謾罵,荀彧才說道:“陛下,袁紹謀反,是以我朝廷無道,天下民不聊生以蠱惑民心;而如今蔡幽州所行雖是婦人之仁,然與此前袁紹為籌措軍糧而大肆劫掠百姓相比,更突顯袁紹虛偽。”
“荀卿意思……”
“去歲雪災,春耕不行,袁紹為保大軍糧草而強征百姓口糧,致使冀州餓殍遍野;反觀幽州,雪災至今官軍糧草全靠自足,蔡幽州更使妙法為百姓賒來口糧,幽州至今未有一人因斷糧而死,兩相對比高下立見,大義,已離袁紹而去了。”
“北方青黃不接,可今年南陽、潁川等地卻是豐收,商賈豪門皆有餘糧,隻需消息傳開,冀州必有大批百姓逃荒,袁紹治下空虛,後勤不穩,根基也就跟著不穩了。蔡伯喈一次婦人之仁,卻換得袁紹根基動搖,無過,有功啊。”接上荀彧的話,盧植三言兩語間,百官已是無話可說。
“下旨,蔡邕仁義,證我朝廷愛民之心,晉位昌平侯,食萬戶。另旨南陽、潁川各地刺史郡吏備齊糧草,準備接濟流民。”
皇帝旨意已下,盧植是鬆了一口氣,畢竟他挽回了好友的前途名聲,可是此時的荀彧卻在想著,他的伏筆已經落下,就等來人收買人心了,希望葉成不要讓他失望。
…………
怎麼可能,他們是從哪裏冒出來的?
袁熙憑倚城牆,臉上全是不可思議。
六月三十,趙雲六萬大軍兵臨鄴縣城下,而城中,隻有袁熙領一萬兵馬駐防。
“快!馬上找人通知幽州前線,讓父親回師!趙雲帶來的都是騎兵,後勤跟不上,攻城不易,等父親大軍回返前後夾擊,趙雲必敗!”
“不行啊,二公子,主公昨日剛剛從幽州來信,因為幽州大雨道路難行,大軍剛剛才到得涿縣。如此道路,急切間主公難以回返啊!”
“那就叫三弟……”
“三公子正被清河的黃巾軍絆住腳,回不來啊!”
“青州呢?”
“後有黃巾,前有曹豹領兵一萬駐守要地相逼,王修一出兵青州必失!”
“後方各路兵馬全都回兵不及,司隸一帶兵馬又要提防朝廷大軍,這麼說來……我們孤立無援了?”一想到如此處境艱難,沒有經曆過什麼苦難的袁熙當即麵如土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