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四八 群英登場(二)(1 / 2)

走私,每個朝代都有,也是每個朝代都禁止不絕,而走私之所以無法禁絕,實際上是因為朝廷需要他們。

不是因為這些走私客能為國家創造多大的利益,不過是朝廷需要他們打掩護而已,因為每一朝每一代,最大的走私客從來都是朝廷自己。

走私能帶來的不止是金錢,還有情報。

從外族對走私鹽的多少可以推斷對方的人口增長,對糧食的需求可以推斷對方內部情勢是否穩定,對鐵器的需求可以推斷對方攻勢的強弱……

漢朝一直在用這樣的方式刺探四圍外夷的情報,可是自從漢質帝時皇權破落開始,便失去了對情報部門走私行為的掌控,使其單純變成了一些人斂財的手段,其直接的結果便是漢朝仿佛失去了一雙窺視外夷的眼睛,讓得漢朝對外夷的掌控大為減弱。

就因為掌握不到相關的情報,朝廷對外夷什麼時候會發動戰爭,為什麼發動戰爭,又或是是否具備發動戰爭的條件一無所知,處處被外夷牽著鼻子走,在一次次的外交和戰爭當中使得漢朝的威信是不斷地削減著。

司馬防受的是傳統的儒家思想教育,忠君愛國,有著濃厚的愛國情結,所以司馬懿才能說動他前來尋求和馬騰的合作,因為國家衰弱,最痛心的永遠是愛國之士。

如今董卓伏誅,朝廷軟硬兼施,涼州雖未平定也是大勢已去,翻不起什麼波浪;而天下各地野心家群起,卻是未有成氣候者,如今對朝廷來說,最頭痛的問題便是外夷的安定,之前南匈奴的作亂更是一個響亮的巴掌,提醒著朝廷內亂漸平,是時候重鑄在外域的威信了。

隻要司馬防拿著大量外夷的情報去投靠皇甫嵩,那麼司馬防不但能重入仕途,更是能在皇甫嵩提攜下得到重用。因為常年與羌胡交戰的皇甫嵩,對於外夷的提防是如今內閣之中最為重視的;再加上如今內閣之中唯有皇甫嵩是靠著和皇帝的共患難而進身,在討董之中卻是寸功未立,對於重立朝堂上的威望他也是最迫切的,所以司馬懿相信,隻要情報奉上,皇甫嵩是不會虧待司馬家的。

司馬懿計議已定,可是如何去獲得那至關重要的情報倒是讓得司馬懿頭痛了好一段時間,畢竟就像他自己說的一樣,司馬家人丁旺而不興,偌大一個司馬家,族人以百計,可是有過仕途經曆的如今就隻有司馬防一人,而且還是曾經有過,其餘人不是才學太過平庸,就是誌不在此,又或是如自己一般年齡太輕,實在無法在發展壯大司馬家之中有所作為。

以如今司馬家的情狀,要獲得情報隻能求於他人,隻是人走茶涼,眼見如今司馬家家勢衰落,許多人脈關係便開始紛紛離司馬家而去,可是偏偏如今的司馬家卻離不得這些人脈。

於是勢弱的司馬家想要維持住這些關係,唯一能用的辦法隻有割肉,用利益綁住這些人情,而失了背後權勢的保護,司馬家收入本就大不如前,如今還要再把利益送人,司馬家財政瞬間便是變得入不敷支,全靠著深厚的家族底蘊支撐。

可是司馬家付出了這麼多,需要的情報卻是沒有弄到多少,不得不說這人情冷暖,司馬家多年沉浮,對此也是見慣不怪,甚至於說隻是這種程度的落井下石,沒有把他們往死裏整,他們已是要燒高香了。

所謂坐食山空,長此以往也不是辦法,隻怕司馬家還未重回豪門的行列就先要破產了,於是不得已,在司馬懿提議之下,司馬防也隻能同意讓司馬家更多地進行商業上的經營,去做以往他們不屑去做的商人逐利的事情。

不過也幸好司馬家更多地參與到了商業之中,司馬懿才會在前來離石處理新開店鋪的時候知道了馬騰和高幹之間的鬥爭,也才看到了自己先前的謀劃變成現實的機會,於是司馬懿便在兩人之中挑選了馬騰作為合作的對象,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得了司馬家的協助,主要是司馬懿的謀劃,馬騰開始漸漸地扭轉了和高幹對抗當中的劣勢,隻是關於司馬懿的效忠,馬騰卻隻是一笑置之,這司馬懿又不是他馬家的孩子,要他真的把一個十二、三歲的小屁孩因為手下心腹,他馬騰的麵子要放哪裏?所以最後,司馬懿是沒有投到馬騰麾下,倒是他大哥司馬朗在馬騰手下得了個戶曹掾史的職位,這也算是馬騰表示和司馬家結盟的誠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