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二三(2 / 2)

當然,如果袁術真能獲得巨大聲望的話。

再說楊弘也實在想不出什麼好方法去解決糧草問題,所以轉瞬之間,楊弘便拱手應諾,遵令而行了。

…………

雒陽,留守聯軍帥帳之中。

“主公,有耳朵傳來消息,說是發現袁術大軍正往南而去,按其腳程推斷,如今應是已經過了伊闕關。”

耳朵是葉成手下的情報機關,由王越門下弟子和典韋莊上門客為骨幹,以常鄉為首進行管理,借助荀家的財力支持,發展了幾年,其根基在司隸和潁川、南陽一帶已經可謂是深厚,哪怕手段高明如李儒,勢力根深蒂固如汝南袁家,亦無法在和耳朵的交鋒中占得便宜。

“哦?我說怎麼前方傳回消息是說不見了他的蹤跡,原來是往南去了。”說完,葉成由一旁護衛攙扶著起身來到了地圖之前,眼光尋視片刻後,又問道:“過了伊闕關後,袁術要往哪去?莫不是他還想以奇兵繞過函穀關,直撲長安不成?”

“應該不是。”又是裝模作樣思考一番後,賈詡才緩緩說道:“袁術雖然不懂審時度勢,卻不是無謀,他應該知道以奇兵奔襲長安,若無後續大軍接應便成孤軍深入,易致身陷重圍全軍覆沒。袁術先前是私自出兵,與大軍既無約定彙合時間,亦無溝通聯絡信號,再加上其先行路線不明,大軍如何能與其有所配合?失了大軍配合,奇兵奔襲便成孤軍深入之局,袁術未至昏庸如此,就是袁術昏庸,其手下將領謀士亦不會讓其作此無謀之舉。”

賈詡分析得有理,葉成隻是略略一想便是點頭讚同,“若是袁術不是要做奇兵,那麼他往南是要去哪裏?”

往南,難道袁術是要回南陽不成?他之前不是還發了狠說要誅滅董卓報仇的嗎?怎麼現在就灰溜溜地跑了?說不通啊說不通。可是往南,除了奇兵繞行函穀關外,袁術便隻有可能是要回南陽了,除非……

“文和,你說袁術這一往南,既沒向盧光祿請辭,說出個理由;又說是要為親族報仇,到頭來卻半途而廢,這不義不孝的名頭,他敢要嗎?”

“不敢。”

“嗯,袁術沽名釣譽又氣量狹窄,他受不了被人戳著脊梁骨罵他不義不孝,所以他絕不會讓罵名落到自己身上。”說完,葉成又由衛兵攙扶著坐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所以他這次往南若不是要做奇兵,便隻可能是回南陽,然後盡起南陽之兵進攻董卓了。”

“他隻能如此。”

見賈詡兩句簡單的回答,肯定了自家的推斷,葉成臉上便現出了一片無所謂的樣子來:“既然如此,那就不用管他了,反正武關可不是那麼輕易能夠打下來的。”

從南陽出兵長安,最快的路徑便是經武關,過商縣、上雒,走官道直撲長安而去,袁術如今急著出兵為自己正名,自然是要走武關一路,隻是武關既然是守衛長安的門戶,其防禦又豈是兒戲?袁術若是急切間便要打下武關,隻怕反會在武關之下吃個大虧。

“我們的謀劃裏沒有袁術名利雙收的一環,不過如今倒是不用多管,隻要袁術在武關下吃虧,哪怕他搏得孝名,那棄戰友於不顧,又置平叛大局於腦後的不義和短視這兩頂帽子他也是擺脫不掉了,所以我現在更關心徐州的糧草什麼時候運到?”

“回主公,常都尉來信,運糧船隊已是進入了潁川地界,預計再有十日左右便能到達雒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