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四 來自並州的挑戰(1 / 2)

話說董卓得了雒陽,十萬大軍屯駐城外,每日進出身邊都帶著三千鐵甲馬軍,縱橫街市,百姓惶惶不安。

“哼,這董卓私縱兵馬橫行雒陽,必是心懷異誌。”

在一家酒樓的二樓臨街窗位上,兩個年輕人正對麵而坐,其中一人身材偉岸,一件金絲黃底青花袍盡襯一身儒雅之氣,正是尚書丞袁紹袁本初;而在袁紹對麵的,則是一個四十許歲,身量高挺,臉上充滿著陽剛正氣的男人,他是鮑信,現任西園軍後軍校尉。

鮑信自幼受儒家教義熏陶,為人正氣心懷大義,眼見近段時日董卓所行跋扈,朝堂之上專行獨斷,那不臣之心已是表露無遺。好不容易新帝登基,一心整襄朝政,罷免了十常侍,又得了大司馬支持,漢朝中興似乎就在眼前,卻不料這時候又殺出一個虎狼之臣的董卓,挾天子以令諸侯,漢王朝的前景一下子又變得撲朔迷離起來,想到這裏,鮑信心下不覺憂心忡忡。

隻是鮑信也知道自己勢單力薄,要對付董卓無異於螳臂當車,所以今日他請來袁紹,便是想要聯合袁家,出手除掉董卓。袁家四世三公,是天下有數的門閥世家,勢力龐大,就是連雒陽城那上不得台麵的暗地裏,他們的勢力也是不可小視,隻要能得袁家相助,對付董卓那就有把握多了。

隻是鮑信卻沒有發現,此時對麵袁紹的表情那叫一個木然,顯是對於鮑信所提建議沒有絲毫興趣。

“允誠,新帝登基不久,當以理事為主,不可輕動刀兵。”

等到鮑信說完,袁紹便不鹹不淡地回了一句,意思也很明顯,那就是他不會參與鮑信的計劃之中。

眼見袁紹的表態,鮑信心底就是一寒,可是卻並未輕易放棄,他依然試圖勸服袁紹支持他的計劃:“先前河內傳來消息,言是並州刺史丁原揮兵司隸,初陣大敗西涼軍。董卓為此大為緊張,已經有意調動大軍北上,隻留下原大將軍轄下五營和南軍等新降之軍守衛雒陽。此些降軍新近歸順董卓,其心未收,仍向朝廷,若是能稍加點撥,便可成為我等助力,幫擒董卓。此實乃天賜良機,我等切不可錯過。”

任憑鮑信如何勸說,袁紹隻是不答,如此做派,他心中所想鮑信已是很清楚了,當下心底冰涼。

過了半響,鮑信一聲冷哼,起身拂袖便走,他實在是不想再多麵對這沽名釣譽的偽君子哪怕片刻時間了。

“鮑家雖非豪門大族,其勢力在泰山一地亦非小可,你如此決裂於鮑信,沒關係嗎?”

在鮑信踏出酒家的同時,許攸便也從一旁的角落裏站起身來,坐到了袁紹身旁。

“留一個看不清天下大勢的人在身邊,那隻會帶來麻煩。”

對於袁紹的理由,許攸隻是不置可否地一笑,然後便開始自斟自飲起來。

“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倚在窗前欄杆上,喝下一杯酒後,袁紹喃喃自語著,眼中閃過一陣莫名的光輝。

當天下午,鮑信就帶著手下手下六百人馬離開了雒陽,他是光明正大地走的,借口也隻是隨意地扯了一個剿賊,也不等朝廷回複,就自顧帶著人馬出了雒陽,往家鄉泰山郡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