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初六,大司馬事了,羽林中郎將葉成以名察視部下值守,從嘉德殿出直往長秋宮,得何皇後召見,密談兩個時辰,宮娥太監皆散於殿外百步,無人得近。至終,葉成出,召城門校尉何苗晉見。
十月初九,帝下令,遷袁紹議郎,西園左助軍校尉校尉職由何苗接任。
十月十七,太常劉焉上言變民生亂,當以宗親出鎮之。帝允,即封劉焉陽城侯,外領益州牧。
十月十九,益州牧劉焉赴任,隨行數百人,車隊綿延數裏,多有官員相送,車郎將童淵亦在其列。焉奇,問之,何相熟?淵笑而不答,言祝武運昌隆。
十一月初三,察潁川荀彧德才,又以黃巾亂時協守魯陽有功,入尚書台,任尚書丞。
十二月十一,鮮卑單於軻比能將兵五萬入寇幽、並,雁門、雲中、代、上穀一時俱急,帝急命衛尉朱儁調集三河士卒兩萬餘人北上。
中平四年正月初一,帝宴群臣於德陽殿,羽林中郎將葉成顯奇物“煙花”。火燃,以弓弩手射放於空,須臾即放,色五彩而絢爛,蔚為奇觀,帝大喜,賞百金。
三月十五,中山相張純殺涿郡太守,同太山太守張舉反,號彌天將軍,通烏桓頭領丘力居,攻略幽州,涿、漁陽、廣陽、右北平陷落,兵至遼西肥如,士卒十餘萬,遼東主簿公孫瓚領兵至,相鬥十數日,張純不得進。
六月初二,護烏桓校尉箕稠兵援公孫瓚,然論策不同,分兵兩部各自為戰。
六月二十四,箕稠輕兵冒進,中張舉伏兵,苦戰不得脫,身死,公孫瓚並其部萬餘人,將兵三萬對恃張純。
九月十六,鮮卑兵退,惜朱儁兵疲,屯兵雲中。同月,張純於漁陽設壇,祭祀天地,改號稱彌天安定王。
十月初七,張純令兵南下青、徐、冀三州,殺掠吏民,所至殘破。
中平五年正月十四,張純兵進太原、上黨,朱儁為軻比能所絆,未及回護,並州刺史丁原領兵鏖戰,並使求援於帝,帝從太尉言,命宗正劉虞為幽州牧,領兵平叛。及出,羽林中郎將葉成薦範陽張飛,河東關羽,安平高覽用於劉幽州帳下。
二月十七,賊郭大起於白波,號黃巾,兩萬餘人攻略太原河東,並州刺史丁原以定襄都尉高順為將,領兵五千破郭大於汾陽羊腸倉。
三月初三,南匈奴屠各部作亂。同月十八日,須卜骨都侯反亂,攻殺羌渠單於。羌渠子左賢王於夫羅立為持致屍逐侯單於,率親眾南逃,滯於河東。
五月初十,帝欲省親河間,冀州刺史王芬議立合肥侯為帝,借口黑山叛亂,調兵魏郡,邀平原華歆、南陽許攸、沛國周旌及侍禦史曹操共事。俱言不妥,事泄,帝令攻伐王芬,芬懼而自裁。
六月初八,益州馬相自號天子,聚眾十餘萬,攻略益州、犍為、巴郡,與綿竹趙祗相應,殺原益州刺史郗儉、巴郡太守趙部。同月末,劉焉命從事賈龍、兵曹掾史張任領兵平叛,破之。
九月十五,白波郭大複起,兵三萬,會南匈奴單於於夫羅攻河東。蕩寇將軍周慎、司隸校尉楊彪屯兵永安。
十一月初六,郭大、於夫羅力攻永安無果,糧盡兵退。
中平六年正月十九,劉虞間離張純手下王政,殺純於漁陽。純死,餘部皆散,加封劉虞鎮北將軍,領幽州牧,公孫瓚為薊侯,加奮威將軍。
二月二十,北地郡十萬羌人依附韓遂起兵,與都尉馬騰戰於青山畔。
三月十五,馬騰兵敗,退守富平,韓遂兵進富平,時西域動亂,鎮涼大都督董卓麾下樊稠將兵五千夾攻韓遂,韓遂退兵射姑山,對恃官軍。
三月十九日,帝病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