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2012不是世界末日【湊字,可不看】(1 / 3)

瑪雅人在3700多年前預言——“2012年12月21日的黑夜降臨以後,12月22日的黎明永遠不會到來。”

首先,我不對此發表自己的看法,像大多數人那樣去盲目的評判是真是假,然後再做出一副杞人憂天的姿態。我們應該由這個問題為引,而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假如2012不是末日,那麼真正的世界末日,又將會在何時到來?

我清楚,這是一個沉重而又顯得有些憂傷的話題,雖說探討的是地球的異動、對未來的看法,但歸根結底這其實還是關注我們人類自身存亡和興衰的大命題。

全球10大預言紛紛將地球劫難的鬧鍾定在了2012年前後,神秘難解的也好、荒誕莫名的也罷,古今中外、不同曆史時期預言的驚人巧合,絕非意外!即便是2012年12月22日的時鍾正常敲響,即便是那一日的太陽照常升起,即便是可以將10大末世預言定論為10大末世謊言時,人類的心情卻依然無法輕鬆。

毋庸撥開曆史的迷霧,無需抹去時間的塵埃,人類對地球的傷痛已經有切膚的感受,近20年來科學家敲響的地球警鍾還從未受到過質疑。地陷海升、幹旱來襲、板塊異動、物種恐慌……每一樣都足以不費吹灰之力地把人類在存亡兩界任意丟擲!更何況組合精密的地球,每一種劫難都不會形單影隻地出現。

回顧地球5.4億年間的5次物種大滅絕事件,被推向斷頭台的總是掌控地球的生靈。眼下,“第六次物種大滅絕”時代的大門已然漸漸開啟,人類能否跑贏時間?人類能否不為自己的貪欲做自滅家門的可悲推手?

眾多科學家已經吹響人類自救的號角:如果人類能夠勒住貪欲的韁繩,停止對地球的傷害,尊重不僅僅隻有人類的所有生命,那麼人類的路還會很長、很絢麗!

可是,之前的18個年頭裏,4個大會、4份協議,人類卻在自救的道路上艱難跋涉。

從1992年在巴西裏約熱內盧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1997年在日本京都的《京都議定書》,到2007年的《巴厘島路線圖》,再到2009年底的《哥本哈根議定書》。在人類社會堅定的自救腳步中,也似乎嗅出了各國利益爭端的味道。

著名的未來學家理查德-沃特森,這位擔任英國維珍航空、麥肯錫谘詢、豐田、麥當勞、聯合利華等眾多世界知名公司谘詢的專家有一句特別令人回味的話,“未來不是我們能完全預料的,它是由我們每一個人當前的決定和行動塑造出來的。”

從目前的科學認知來看,“人類是地球的主宰”這樣的認識已經幾乎演變成了句玩笑話,其實人類恰恰更應該以一顆感恩的心來看待所賴以生存的地球。有科學家甚至直言,本世紀人類假如不能發明更高的高科技,以阻止氣候上升、資源短缺的問題,則人類很難跨過21世紀。

美國登月宇航員魯斯.坎貝爾,當他乘坐阿波羅號登上月球時,內心激蕩的是對地球的熱愛,以及作為人類的慶幸:

“我登上月球最強烈的感受,是對地球愛之彌深。地球雖有缺點,可是比電視上看到的滿目淒涼,到處窟窿要強得多。”

據我們所知,金星永遠被熾熱的氣體窒息住了;火星周圍籠罩著一層冰冷的二氧化碳,都是同樣不討人喜歡的星球。至於地球對我們卻非常合適。地球不僅有值得誇耀的、冷熱宜人的氣溫變化,而且有美妙的大氣層。氧的含量恰到好處,使我們不至於過度興奮,或自行焚化。但是摻和後的空氣又有足夠的強度,使我們到處感覺到它的存在。這無疑是太陽係中最美好的大氣層。在工廠濃煙密布和汽油味充斥的城市,偶然吹過一陣清風,就會提醒我們,清潔的空氣的確可以維持健康。

地球的一大優點,是它有人人稱讚的斜軸。這個軸造成了一年四季的變化,使我們生活免於單調,帶來了可喜的交替變化,毛衣之後穿泳裝,綠葉之後賞紅葉。

我們也很幸運,地球旋轉的速度剛好合適。我一向熱烈讚成一天24小時的製度,因為這跟我們睡眠的習慣,配合的恰到好處。你想一想,地球如果轉得像土星一樣快,每10小時自轉一次,情形又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