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1 / 2)

1、

荀彧獨自坐在院子裏。

院外是一片鬱鬱竹林,正長得茂盛。風動林葉,沙沙作響。他坐在石凳上,麵前的石桌上放一卷竹簡,卻卷得整整齊齊,未曾打開。他的目光也不在書上,隻是望著竹林。

眼前忽而伸過一隻手來,張開五指晃了晃。

荀彧醒神,道:“奉孝,怎麼了?”

“這話應該我問。”郭嘉從身後走出,轉到他麵前,居高臨下望來:“你怎麼沒參加下午的論辯?”

“……抱歉,我忘了。”

“忘了?”郭嘉挑起一邊眉毛。

荀彧打趣:“奉孝,你幾時成了書院的監學?”

郭嘉盯著他搖頭:“缺席這種事,比較適合我做,不適合你。”

荀彧沒回答。這些天他的舉止反常,他明白,也知道郭嘉發覺了。但盡管與郭嘉是知交好友,卻不能向他傾訴自己的心事。

一睜眼發現自己居然回到了青年時代,荀彧的心情五味雜陳。他記得清清楚楚,自己曾經是如何投奔曹操麾下,如何為曹操前後謀劃二十餘年,如何反對曹操稱魏公,曹操如何賜給他一個食盒,打開食盒,隻見空空如也。

然後他心灰意冷,飲藥自盡。

本以為一切就此隨風消逝,隨魂飄渺,可是再醒來,竟又回到了青年時代。

驚訝,不可置信,甚至消極地想過“為什麼想死都不行”。

但這些情緒都沒有占據太多的時間,莊生還是蝴蝶的糾結更隻是一閃念便摒棄了,在書院裏漫步,看著那些年輕的學子,早已亡故而今卻活生生在眼前的郭嘉,看一草一木都在欣欣向榮。本以為化作死灰的心情,竟又慢慢重新燃起了火焰。

他重生了,不論如何,他有了重來一次的機會。

上一世的前半生,荀彧活得很成功,功勳卓著,人品高尚,論才論德都是天下人的表率。曹操統一了大半個天下,其中有他極大的功勞。隻是到了最後,他沒想到曹操會有不臣之心。

……不,或許想到了,發覺了,但已經沒機會改變。

統一中原之後,曹操權傾朝野,便想要封魏公,加九錫,建社稷。封公建國,意味著和大漢朝廷分庭抗禮,意味著曹操不再是大漢朝的臣子。曹操稱公之後,必定就是稱王,然後是篡位。

他以為自己選擇的人是周公,最後卻發現是王莽。

這是絕對不能接受的結果,這個結果讓他的前半生都像一場笑話。人間最大的悲劇莫過於白首相交終反目,路到了盡頭,才發現早在半途就走岔了。

恨曹操嗎?恨,恨曹操野心膨脹,絲毫不念二十年主臣之情。但更恨自己。恨自己怎麼就認定了曹操是匡扶漢室的忠良,怎麼沒有發現曹操的改變,沒有早一點采取措施。如果早有應對,一切都可能不同。

前車之鑒,今世之師。

荀彧最初發現自己重生的時候,第一句話是問郭嘉:“奉孝你的年齡?”

郭嘉一怔,隻當他偶然忘卻,便答:“十五。”

荀彧無聲地抽了口氣,雖然看到郭嘉樣貌年輕,但也沒想到隻有十五。郭嘉十五,自己就是二十二歲,今年是中平二年,漢靈帝在位。黃巾起義不久,天下方亂。

何進還沒死,董卓還沒進京,曹操還沒有獲得最基礎的權柄,劉備孫權更是籍籍無名。而日後做同僚的郭嘉荀攸等人還分散在全國各地,有的在書院習經,有的遊曆天下。

一切都還沒開始……

等待著他,用新的作為,洗卻前世遺憾。

“文若?文若!”郭嘉的聲音把他從沉思中換回,抬頭看郭嘉的表情滿是無奈,隨手將棋子丟到枰中:“不下了,這一會你發了三次呆,想什麼這麼出神?”

荀彧這才發覺自己是坐在屋中,在和郭嘉對弈,想得太專注,都不記得是怎樣被郭嘉拖來下棋的。看棋局已被郭嘉亂了,隻得報以歉意地一笑:“對不住……”

郭嘉大度地一擺手:“免了,你有心事,我也不問。但明日公達回來,你這個做小叔的可莫忘了去迎接。”低頭收拾著棋盤,想荀彧幾時需要別人提醒這些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