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序(1 / 1)

史上有名萇弘(公元前580年—公元前492年)者,乃生我養我之故裏,雁城資陽忠義鎮高岩山人也。據專家考證,先賢為春秋時期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教育家、表演藝術家、史官、音樂大師、美食家、陰陽家,中國南派天文學代表人物。曆仕東任靈王之上大夫、周景王之王畿大夫和周敬王之內史大夫。三朝重臣、一代股肱。考略一生,初為東周江山一統、社稷昌隆而竭忠盡智、矢誌不渝。後卻不料終為奸臣陷害,含冤而終。其品格高潔,深受後世景仰,傳說其血藏三年而化為碧,遂有“萇弘化碧”成語書於典籍。聖人孔子曾師從於萇弘,學習音律,並對他景仰備至。因此故,萇弘也被譽為師之鼻祖。

滄海桑田,鬥轉星移。曆朝曆代,兩三千年間,萇弘之事跡,一直為後世所稱道;以萇弘精神自勉,憂患於天下、盡忠於國家、舍身成仁者比比皆是。但在捧讀史書典籍、緬懷萇弘生平往事之時,感慨英雄氣魄、稱頌萇弘功勳勞苦之際,終不免為萇弘生平事跡鮮為官家正史大書特書深感遺憾,而坊間黎庶知之者更是寥寥。其事跡雖散見於《左傳》《國語》《圖經》《莊子·外物篇》《大戴禮記》《師說》等多種史籍,然皆數言以記,語焉不詳。其生(四川資陽)、卒(河南偃師)之地,雖曾有墓陵碑座之建,廟宇牌坊之設,然而終因年代緲遠,物不存,人亦非,湮沒無聞。一代巨人,英名沉沒,事跡不彰,誠屬憾事。

今者,九州昌盛,文化繁榮。有鄉人劉官銀先生,胸懷熱愛家鄉之赤心,仰慕先賢之至誠,致力於故土資陽曆史文化之挖掘。先是召集同仁著力於茶文化鼻祖、祖師王褒傳之創作,旋又曆盡艱苦挖掘和收集萇弘事跡,著成《萇弘演義》一書。此書內容真實,情趣盎然,啟迪世人,堪稱佳作。說萇弘生平,其人躍然於紙上,言萇弘史傳,其事曆曆於筆端。草序於此,餘不盡讚歎著者功力之深厚,成書內容之精妙。薦之讀者,於心方安。

中華民族曆史悠久,五千年的文化為炎黃子孫寶貴的精神財富;泱泱大國,人才輩出,數不盡的先賢值得我輩永遠懷念。

劉君演義萇弘,其高遠者,意在弘揚中華民族之偉大精神;其近祈者,則為激勵資陽人緬懷先賢之德業,發揚萇弘之壯心,以中華之強盛為己任,為中華之崛起而奮鬥!

《萇弘演義》付梓之際,誠望能獲讀者閱讀之欣喜,能啟學界研究之興味,以致中華先賢之精神廣布於世,千古流芳!

是為序。

四川省政協副主席。

曾清華。

2011年9月於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