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者不同的是,蕭峰打人是為了報仇,而狄仁傑打人是為了救上官靜兒。是的,為了救上官靜兒,而打死了上官靜兒,就是這麼滑稽,就是這麼無奈。世事往往就是這樣的,當我們為了某個夢想而拚搏努力,最後終於達成之時,卻發現原來夢想根本不是那麼回事。為了追求夢想,反而使夢想完全破滅了。
這裏還發現了一個很有趣的問題。蕭峰比阿朱大了十幾歲,可以當她的叔叔;而狄仁傑跟上官靜兒的父親上官逢意平輩論交,也可以算她的長輩。為什麼兩代三位創作者,都會寫出這種少女和中年男人相愛的情節呢?
我認為這是三位創作者通過對社會敏銳的觀察,而得出的總結:美女愛大叔。
一個女人,最美好的年齡段應該是十八歲到三十歲之間,在這個黃金時間段的她們要找戀人,自然要找黃金時間段的男人。而男人,一般是到三十歲以後才到達黃金時間段,因為之前的磨練而變得成熟、沉穩,有社會經驗,談吐老練風趣,有房,有車,有物質基礎。他們要找女人,自然也想找年輕貌美的女人。所以美女愛大叔,大叔也愛美女,大家一拍即合,皆大歡喜。這是社會現象。
阿朱是為保護情郎而甘願就死,這種人可敬可歎,但離我們太遠,不太真實。而上官靜兒之死,則很複雜,也很真實。
上官靜兒之父上官逢意因謀反暴露,在獄中畏罪自殺,武則天憐惜孤女,便收留了上官靜兒,並讓她做了宮中尚官。上官靜兒吃著武家飯,睡著武家床,接受武則天思想,幫武則天做著事。一切原本理所應當,有條不紊,生活充實而有滋有味。而狄仁傑的出現完全顛覆了這一切,原來上官逢意不曾謀反,隻因反對武則天上位而被殺。
恩人變仇人這種劇情好像並不新鮮?但它裏麵有更深層的意思。恩人變仇人雖然難受,但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當恩人變仇人之後,自己以前接受的所有思想、對事物的認識方法、對事件的處理方式,都要摒棄了。那麼摒棄掉這一切之後,整個人在精神上都是空的了。試問當一個人精神空了的時候,那是一種怎樣可怕的情形?
上官靜兒之所以成為現在的上官靜兒,就是因為她吃過武家飯,受過武則天思想,而現在要她顛覆掉這一切,那麼現在的上官靜兒就不會存在了。所以,狄仁傑在肉體上殺死上官靜兒之前,其實在精神上早已將她殺死了。
揭露真相,有時候後果是很可怕的。
三、通天塔之倒
武則天掌權後,一直意圖稱帝即位。經過八年的勵精圖治,自覺百姓安居,朝政安定,於是開始自得自滿。下令召集工匠無數,建造一塔。塔高三十三丈,有天界三十三天之意。而整個塔居然是依她的立像而建,取名通天,其意不言而喻:我執掌天下權柄,乃古往今來第一人,可通天地,號令鬼神,何況為一帝乎?
絕對的權力,使人絕對的腐化。古往今來,凡是執掌權柄者,無不如此自得自滿、自我膨脹。比如自認三皇五帝都比不得他,而始稱皇帝的秦贏政;比如自封為“教主道君皇帝”的宋徽宗;比如繼任大總統後又要稱帝的袁世凱。秦始皇死後鹹魚掩身,宋徽宗埋骨他鄉,袁世凱在國民罵聲中死去。兩相對比,諷刺之極。
而在小說作品中,對此諷喻甚深的有金庸。《笑傲江湖》中“文成武德、澤被蒼生、千秋萬載、一統江湖”的先後兩位教主,東方不敗和任我行。《鹿鼎記》中那位“神通廣大,壽與天齊”的洪安通教主。無不在一片恭維聲中一命歸西。
《通天帝國》對此情節的處理,顯得諷刺意味更濃。武則天稱帝當日,依其像而建之通天塔轟然倒塌,砸毀皇宮宮殿無數,甚至連朝政大廳都被砸出幾個窟窿。原來,名為通天也並不能通天;原來,執掌權力再大,最終也不過是一抔黃土。
此情此景,忍不住要吟詩一首:
天下風雲出我輩,
一入江湖歲月摧。
王圖霸業談笑中,
不勝人間一場醉。
快哉,徐克!
快哉,林千羽!
快哉,《通天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