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7章 這錢不能要(3)(2 / 3)

“好、好、好,我這就來說正事兒。”黃哲明自嘲又給自己墊台階般的解圍說道,又似乎遺忘了什麼似的對著齊子娟和齊子愷姐弟倆提問了一句:“我剛才在飯局之上將話題扯到哪兒啦?”

“瞧你這記性兒!”齊子娟十分不滿的提示道:“你已經開始說道張杏菊的現任丈夫肖正春了……”

“對、對、對……”經自己的妻子齊子娟這樣的一提示,黃哲明的記憶突然一下子又潛回到他的大腦中來了:“沒錯兒,是我將話題扯到肖正春身上來的時候,被我主動停頓下來的……那麼,我繼續這個話題為子愷繼續再講下去……”

黃哲明並沒有立刻去開講,而是端起自己麵前的那杯用名貴的“狀元紅”茶葉沏泡出來的香茗清瀝的茶水接連狠呷了幾口,算是先潤潤自己的嗓子,又好似在順理一下自己清晰的思路……隨即,起身又動手的為他自己已經減半了的那隻青瓷的茶杯裏添加進了一些滾開的純淨水,又將身子重新落座在了他剛才的那個小沙發之上,這才開始係係統統、詳詳細細與正正經經的述說的起來。

黃哲明說:“這個肖正春最多也就比張杏菊大上四五歲左右吧……和張杏菊同住在打雜院裏,而且他們兩家還住著對門兒!相隔的距離也隻有前庭那麼大的一塊地方吧……我估摸著也隻有個不過六米的距離吧!其實,我黃哲明並沒去過那裏……應該像是:不知者不怪!對吧?嘿嘿……”患者明說道這裏,似乎征詢般的抬眼審視了一下齊子愷和齊子娟這姐弟倆……聽見齊子愷肯定的對他說了一句:“你說的確實是個理由,而且還是絕對的沒有錯兒……”又看見齊子娟朝他肯定地先一點頭,又補充的為他解釋了一句:“哲明的估計應該算是沒錯的……他是根據古裝戲《十五貫》的劇情或者是《打漁殺家》裏的場景做出的這種判斷,或者是按照北京老胡同裏的大雜院模式而做出來的這種確定!總之,哲明這人說話總是抓住不了重點!這兩家之間的距離又不是什麼至關重要的事情和問題,值得你去這樣的揣度和浪費時間嗎?”

“嘿嘿……我看也是……”黃哲明很是自知之明的這樣說道。隨後,又不失時機的為自己解釋了起來:“我這隻是一個開場白——是整個劇情開始時的一個序幕。也是為了後續的情結展開所必須要做的一種場景鋪墊。不然我後麵的‘劇情’和‘事件’就沒法展開也說不清道不明了。”

黃哲明發現他的妻子齊子娟並沒有對他的這番解釋提出任何的異議之詞,黃哲明的內心以及臉上有一種自鳴得意的表情在現實在外露……“嘿嘿”的一笑之後,黃哲明又接上剛才的話茬繼續述說了起來:“肖正春是我們港城海洋局所屬的一艘萬噸巨輪上的執掌船長,為人正派又樂善好施,肖正春原來的妻子叫梅兒,為肖正春生育了兩個兒子,大兒子叫肖忠,大學畢業之後被內聘到北京一家直屬航天工業的生產基地去做研究工作,現在已是這家大型企業的主管廠長。小兒子叫肖義,就在我們港城的儀表廠裏上班。肖正春的前任妻子梅兒在十年前因為虛脫而死亡。在梅兒過世之前,張杏菊的丈夫彭濤早在半年前就死於肝癌之上。由於工作的關係,更由於兩家又對住著對門,所以那時候兩家的夫妻都十分明確並且明理的認為:這不是一種巧合,而是一種緣分!導致兩家的關係一直走的很近。彭濤的家境不是十分的太好,老家的三個兄弟中有一個是癡呆,而他老娘又一直癱瘓在床。那時的農村女人都有一個簡單的認證:隻要能嫁上一個在城裏工作又吃‘政府糧’的男人,就等於是跳出了農門,步入了‘富裕之路’!

他們這代人就是再不行,起碼他們的後代再也不用像他們的祖先那樣去‘麵朝黃土背朝天’了!張杏菊就是在這種思想的支配之下嫁給彭濤為妻而成為‘真正的城裏人’的。張杏菊沒有固定的工作,也便沒有固定的收入,彭濤每日的餉支,要抽出三分之一寄望老家去補貼他老娘和在老家辛勤耕作的戲弄地們……隨著孩子的逐遞增多——結婚六年之後,張杏菊已經是擁有一個女兒和兩個女兒的母親啦!小家庭一下子變成了大家庭,大大小小的五口之家全靠彭濤一人掙錢來養活……”

黃哲明把話停住,用手端起麵前的茶杯,可著勁兒地猛呷了一口,放下茶杯的同時,齊子娟已經踱步過來,端起黃哲明那杯幾乎見底的茶杯走到了飲水器旁,我黃哲明重新兌好了熱水又端回來依然輕放在黃哲明剛才放置這個茶杯又放置這杯茶水的地方。

黃哲明像是致謝的樣子朝他妻子齊子娟微微點下頭,又開始繼續的說下去:“肖正春是個直腸子的人,從來不會拐彎抹角的辦事情。樂善好施是他的本色,也是他直爽外泄。隻要肖正春自認為應該幫扶也必須去幫扶的人和事,肖正春便會義無反顧的堅持到底,從來不用顧忌被人的態度和對他是如何的看待。由於他的這種個性,那些和他熟悉又了解他這種為人的持家婦人們都喜歡一都樂意在肖正春出海走船在外的日子裏拜托他給她們捎回一些外地的特產以及被她們認定是‘必需’的東西,肖正春對這些拜托之事總是樂此不疲的堅持到並且做好,有時因為差價的原因肖正春還會倒貼錢的給一些‘急需’的女人買回東西來……當然,他的原配妻子梅兒是很理解並支持他這樣的做的,這無疑就養成並促成了肖正春的一種慣性使然!沒人委托他往回捎帶東西的時候,他反倒覺得很不自然又很不自在起來……而肖正春的嶽母——也就是梅兒的親娘劉姥姥長期以來對於肖正春的這種慣性做法是深為不滿又深惡痛覺的。因為同一條船上的彭濤每次返航時都要比肖正春早返家,也就是他的共同居住又共同擁有的那個大雜院裏的時間總會比肖正春早上三四個小時……這時候的肖正春還在忙於挨家挨戶地送他為人捎回來的東西!積怨和矛盾也便從此積累了下來……好在又梅兒的理解和調解,肖正春總是相安無事的幸免於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