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6章 這錢不能要(2)(1 / 3)

齊子娟和黃哲明每天到達“海濱公園”的時間都是有講究的,他們夫妻二人分別免費教授扭秧歌,太極拳好喲花劍之類的套路……來早了,他們兩個要在這裏幹等著等人湊齊,來晚了,學員們又會幹等著他們兩人的到來!為了這兩個不等待,齊子娟和黃哲明經過仔細確定並征得了大多數學員的建議,將晨練的時間定在了每天清晨的酒店開始,不高風雨無阻的苦練,都來實實在在的強身健體,考慮到在“海濱公園”裏由時間消耗自己的都是早已退休並且清閑又逍遙自在的老年朋友們。

這些老年朋友們的手腳動作一般都十分緩慢而又渙散——因為他們確實都很清閑!雖然自己清閑,那麼清閑就要清閑的有模有樣!每天吃完早點在喝足了茶水之後……又孫子的送到幼兒園,或者小學學校的校門口,看著自己的孫子平安地踱進去並且很快的在自己的眼前徹底消失之後,才肯輕騎著自己的那輛腳蹬三輪車或者是電動的三輪車……反正都是帶小鬥的,為了能馱孫子來去方便。沒有孫子作為累贅的那些老人們的動作比前者的老齡人們彰顯的更加拖遝和散漫……通常這些送孫子後趕過來、或者沒孫子做羈絆的享樂又靜心輕身的老人們,通常早起的時間會比那些勤快的老人們要顯得慢半拍。起床之後,先仔細的刷牙洗臉又照著鏡子人真好又仔細地去刮淨自己雙唇之上和下巴之下的短茬子胡須,然後坐下來再慢慢悠悠地去喝早茶、去吃一些酥脆的被油煎炸過的早點權當是自己的早飯。早飯過後,有的還要賴在家裏動手從自己的上衣兜裏或是褲子兜裏掏出自己的煙卷盒來,從裏麵抽出一支來叼在嘴上,再掏出打火機慢慢騰騰地去點燃,又悠閑自在、舒心又爽意的國足了煙癮之後,這才起身走出家門……同樣騎著完全歸屬他們的交通工具——或腳蹬的小三輪或電動的三輪車,也都能在每天清晨九點的時刻裏準時現身在“海濱公園”裏……這些人的到達幾乎都是在同一個時間段裏。

等這些人都到齊之後,齊子娟和黃哲明便根據他們的興趣愛好和興趣要求將這些人分出秧歌隊、太極拳和練花劍術的三撥來,分別由他們夫妻兩一招一式的去傳授,對那些動作僵硬、天資又“笨拙”的老學員,齊子娟和黃哲明總會不厭其煩並且手把手地去反複教授,直到這些人真正掌握要領又真正學會為止……夫妻二人為人謙和又友善,所以在“海濱公園”這個專屬老人的社交之地、也是社交圈內的人緣和聲譽都十分較好。

這樣的傳授激發無疑使得齊子娟和黃哲明兩人的業餘生活過得充裕而且十分開心!時間便也想似水年華般的過得飛快……轉瞬之間便到了上午要回家做飯並且吃飯的時刻……夫妻二人便乘騎著各自的電動車很像過去他倆下班歸來的樣子,急匆匆地趕往自己的家中。

回到家裏之後,夫妻二人共同動手。一個忙著淘米做飯,一個則動手洗菜又切菜……閉一會兒功夫,一頓簡單又營養豐富而且味道特好的家常飯菜便擺到了桌麵之上,就好像在過去的歲月裏,他們總是聯合唱對角戲的樣子,配合的那麼有板有眼,又配合的那麼默契又合適!

下午來到“海濱公園”裏的齊子娟和黃哲明兩人或清唱活在樂器的伴奏之下唱上一段他們夫妻同台演過的拿手好戲……身段、架勢和唱腔一如從前的樣子,常博得眾人的齊聲喝彩。“海濱公園”裏,每天都有兩處最為熱鬧的地界:一處是老杜爭強好勝、時常狂妄傲視般的大喊大叫又充滿“殺氣”和“殺機”的棋界!而另一處就是齊子娟個黃哲明唱主角的這個所謂的“戲界”!這兩個地界遙相呼應又各縣秋色的同時立足在“海濱公園”裏,倒成了那裏的兩道風景線。曆時五年,齊子娟和黃哲明對整個“海濱公園”的人員身份、品德修養是了如指掌的。

齊子愷說出他這次到港城的主要目的是來揭示嚴格的真實麵目,而自己使用的方式和方法依然是自己的老套路——微服私訪。最好是從普通人的嘴裏了解到最普通有最真實的事情時,齊子娟和黃哲明幾乎是意見一致又異口同聲的提議齊子愷到他們常去又常樂的“海濱公園”裏去最妥當又最合適!

關於“嚴格為人”的這個話題是在齊子娟為歡迎並答謝她唯一的弟弟齊子愷能在百忙之中抽身前來港城特意看望她這個姐姐而親自掌勺、並且擺滿桌麵的豐盛家宴上,由齊子愷首先挑明並議論起來的。

作為齊子愷唯一的一個並且依然健在的姐姐齊子娟,要比齊子愷整整打上十五歲,那時候齊子娟的下麵還有兩個妹妹和一個弟弟,但她的爹娘卻都沒有養活,不是落生下來就已經夭折,就是在年紀幼小的時候得了一種在當時成為“怪病”,現在才知是“腦膜炎”的病症而失去了性命。唯獨她娘最後落生下來的齊子愷卻奇跡般的存貨了下來,而且長得十分壯碩。從小她這個弟弟就很整齊,而且又很勤奮努力,父母將希望都寄托在了她弟弟齊子愷的身上——供他上學和讀書……那時候的種地家庭要想供得一個人從小學到初中再邁入到高中這樣的門檻裏,那是一件很難又十分幸運的事情。但齊子愷卻在父母為他死撐強供的驅使下,以他門門功課都是全優並且出類拔萃的學習成績,十分幸運的達到了這個目的。高中臨近畢業之時,齊子愷突發奇想的想去當兵,而他的父母堅決不同意他這樣的主張和做法——這一對樸實又憨厚的莊稼人早已從他兒子的身上看到他日後必將成為棟梁之才的那種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