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好書就是一個精彩的課堂。《思維決定孩子的未來》是關於父母以及教育工作者如何有效訓練和培養孩子思維力的著作,它的主要思想來自著名兒童教育心理學家讓·皮亞傑潛心研究的理論成果,同時結合許多生活中的真實案例和諸多專家關於兒童思維力的理論研究,對如何培養孩子的思維力,怎樣開發和訓練孩子的思維以便促進兒童思維品質的提高,做了係統和詳細的介紹。
兒童思維能力的成形集中在12歲之前,因而本書主要針對12歲之前的兒童的思維訓練。這裏要說明的是,兒童的思維發展不是漸進的、連續的進程,這中間會存在著突然性的階段性變化。兒童會突然完成從一個階段到下一個階段的轉變,就像從毛毛蟲到蝴蝶的蛻變一樣。
關於這一點,心理學的研究已經得到了充分的證實。這與我們成人的認識是不一致的,但這一點對我們開發和訓練兒童的思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我們必須清楚兒童的思維發展必然經曆哪些階段,每個階段側重於發展哪種類型的思維,以及在相應階段成人能夠或者應該為兒童思維的有效發展提供怎樣的幫助。正是從這一角度出發,本書的指導框架作出了特殊安排,在這裏作個簡單介紹,以便讀者更清晰地了解本書的使用方式。
◎感知覺發展及其開發和訓練
感知是兒童思維發展的第一個階段(從出生到2歲左右),體現為兒童聽覺、視覺、嗅覺、味覺、觸覺的不斷發展和強化。兒童感知能力的健康發展是兒童成人後觀察力、判斷力等的重要基礎。比如嬰兒如果因一個偶然的動作產生了有趣的結果,他就會不斷重複這個動作讓這個結果的重新出現。隻要效果真的出現,他就會繼續這個動作——這樣一種重複的循環,會讓孩子形成觀察的興趣以及對事物的簡單判斷等,皮亞傑認為這是形成兒童思維的重要基礎。本書第一章重點介紹了兒童感知能力的發展變化以及教育引導過程中的一個關鍵點和方法。
◎信息加工與記憶力發展及其開發和訓練
兩歲之前的兒童不存在記憶,他們總是“不見即忘”。而兩歲過後的兒童會掌握簡單的符號,並開始發展初步的信息加工能力和記憶能力,這種能力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長,但其潛在能力的發揮限度通常會在7歲左右達到最高值——也就是說,對兒童信息加工和記憶能力的潛能挖掘要集中在兩歲到七歲之間。這方麵的詳細內容參見本書的第二章。
◎語言思維發展及其開發和訓練
兒童很小就能夠發音,並在一歲左右就能開始說話。但是,這個時候的兒童並不存在對語義和語言規則的理解。兒童到2歲左右開始真正意義上發展自己的語言思維,這個過程是伴隨著兒童的信息加工和記憶力發展同步的。語言與思維之間存在著一種相互依賴的複雜關係,是開發兒童思維的重要內容之一。這方麵的詳細內容參見本書第三章。
◎兒童概念性思維發展及其開發和訓練
對“概念”的掌握是兒童思維發展中的核心要素之一。兒童對概念的理解是從感知覺發展、信息加工、語言思維的發展過程中從初級到高級逐步累積並產生蛻變的。比如,3歲大的兒童能夠編碼事件的發生順序(序位概念),5歲的兒童能恰當地估計一件簡短事件的持續時間(時間概念),雖然他的估算很簡單,而且容易受到誤導或幹擾,但5歲的兒童確實存在了一件事情的起始、結束和總時間的邏輯概念。可以說,兒童的概念發展是一個相當複雜而且漫長的過程,這也提醒父母和教育工作者:應該自始至終關注兒童的概念性思維。這部分內容參見本書第四章。
◎兒童的推理判斷與邏輯智能發展及其開發和訓練
判斷力與邏輯推理思維是緊密相聯的。4-5歲是孩子判斷力發展的一個關鍵時期。例如3-4的小孩子對斜板上皮球滾落下來的原因,認為是“(球)站不穩,沒有腳”。而5-6歲的孩子的理解則是“皮球是圓的,它要滾”。兒童的邏輯判斷能力會在4歲過後逐步加強,直到形成真正意義上的邏輯智能。這部分內容參見本書第五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