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八十一(2 / 2)

很快,京城權貴的圈子裏便便有人在暗地裏悄悄傳出一則消息,說這新晉的駙馬爺,恐怕是永樂宮中那位的師侄。

而大多經曆過前朝七王之亂而有幸活到如今的大臣們恐怕都都不會忘記,當年還不及弱冠的少年國師的手段有多可怕。

多智近妖。

若說鎮守負春關外的鎮北軍是中州皇帝最銳不可當的國之利器,那常伴青燈立於永樂宮中的國師一脈就是中州曆代君王最忌憚卻又不得不信的智囊。

隻為天命。

天命向來玄妙,有人篤信不疑,同樣也有人嗤之以鼻。而在帝王家,也同樣有人篤信不疑,有人嗤之以鼻。

像前朝的承聖帝父子,便蔑視天命,而其三子扶風,更蔑視國師一脈,將其叱之為國之妖孽。

隻因一紙批命。

當時的承聖帝在位三十五年,膝下八子,其中最偏愛貴妃所出的三皇子扶風,覺得其智計雙全,有王風。

然而清越真人卻同帝王相異。雖然國師一脈並不幹涉帝王擇嗣,然而每朝國師都會為每位皇子開蒙批命。

而三皇子扶風,是陀羅入命,命主災侮,數主凶危。心行不正,性剛威猛,終其一生橫成橫敗,飄蕩不定。

這本該是一等機密,隻由帝王親見,再藏入天機閣中封塵,然而陰差陽錯下,這一紙批命卻落入扶風手中,皇子之尊,向來心高氣傲,扶風更是剛愎,當即對這一紙批命嗤之以鼻,更叫他對清越真人懷恨在心。

然而卻不想這紙批命一語成讖。

而承聖帝這一生當皇帝當得勤勤懇懇,可說是英明神武,算得上是一代明君,卻也實在想不到為了他這偏寵的三子,居然讓自己淪落到晚節不保的地步。

他在位三十五年,雖對所為天命嗤之以鼻,但同國師一脈卻一向隔了一道七尺巷,向來井水不犯河水。

然而這格局卻由扶風打破了。

他公然宣稱國師意圖謀反,帶領三千精兵圍攻永樂宮,用一場滔天大火,將身在其中的清越真人活活燒死!

可笑修道之人一向清心寡欲,

而清越真人這一生更不涉朝堂,這謀反的帽子扣上去,別說是那些舌槍口劍,一生致力參參參的言官不敢,哪怕是承聖帝也不敢這樣做。

扶風卻這樣做了。

承聖帝舍不得兒子,最終隻好壓下消息,以永樂宮意外走水蓋棺而論。

他春風得意,自覺除去此生大敵,又手掌兵權,從此行事更加肆無忌憚,將那至尊之位視作囊中之物,甚至有隱隱又不將皇帝老子放在眼中之勢。

承聖帝頓覺齒寒,終於開始正視清越真人當年那一紙批命。不再偏寵扶風,而將精力放在當初清越批命尚可的子嗣身上。

其中七皇子扶明寬厚仁慈,雙目清朗,在承聖帝看來雖有些多餘的婦人之仁,但大體也殺伐果斷,在朝中也得到了不少臣子的擁護。他觀察許久,一麵不動聲色地收回扶風手中兵權,一麵觀察扶明。最終將其立為太子,漸漸將朝中事務交托給他,隻待一日他行事成熟便傳位於他。

而扶明也不負所望。

他可為君,而扶風又怎可能甘願為臣?

七王之亂,由此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