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電子政務的涵義
目前,人們對電子政務的界定仍然不一致,分歧主要集中在對電子政務主體和電子政務邏輯起點的理解與界定上。我們所說的電子政務指的國家機關以信息網絡為平台,運用信息網絡技術,不斷優化業務工作流程、管理體製和運行機製,超越時空界限與部門分隔,規範、透明、高效地進行內部管理和履行職能的管理與服務模式。具體而言,電子政務具有如下幾個方麵的基本規定:
(一)電子政務的主體
電子政務的主體是國家機關。在我國這類組織是管理國家事務和履行社會管理職能、其人員使用國家行政編製、由國家財政負擔工資福利的機關,主要包括中國共產黨機關、中國人民代表大會機關、行政機關、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等。這是廣義的電子政務主體論。此外還有狹義的電子政務主體論和較為廣義的電子政務主體論。狹義的電子政務主體論認為,電子政務主體隻是政府行政部門,國外電子政務研究人員和國際組織基本持這種觀點。較為廣義的電子政務論是介於廣義和狹義電子政務主體論之間,認為電子政務主體是國家政權機關,在我國即為中國人民代表大會機關、行政機關、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在我國,廣義的電子政務主體論、較為廣義的電子政務主體論和狹義的電子政務主體論都存在。
(二)電子政務的服務對象
電子政務的服務對象根據電子政務主體以及電子政務的本質特征確定,具體而言,電子政務的服務對象包括一般公眾、企事業單位和各類社會組織、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其中公眾是普適對象。
(三)電子政務的框架構成
電子政務的框架構成包括服務與應用係統、信息資源、基礎設施、法律法規與標準化體係、管理體製。其中,服務是宗旨,應用是關鍵,信息資源開發利用是主線,基礎設施是支撐,法律法規、標準化體係、管理體製是保障。
麵向城鄉公眾生活、學習、工作的服務包括婚姻登記、計劃生育、戶籍管理、教育、文化、衛生保健、公用事業、住房、出入境、兵役、民主參與、就業、社會保障、交通、納稅等;麵向外籍人員的服務包括出入境、商務活動、旅遊觀光、文化教育、在華就業等;麵向企事業單位開展經濟社會活動的服務包括企事業單位設立、納稅、年檢年審、質量檢查、安全防護、商務活動、對外交流、勞動保障、人力資源、資質認證、建設管理、破產登記等;麵向政府管理與服務的服務包括為提供信息彙總、信息分析、人力資源管理、財政事務管理、物資管理等。
應用係統是提供服務的基礎工具,是電子政務建設的主要內容。到目前為止,我國在政府層麵已建、在建和擬建的電子政務應用係統包括辦公、宏觀經濟、財政、稅務、金融、海關、公共安全、社會保障、農業、質量監督、檢驗檢疫、防汛指揮、國土資源、人事人才、新聞出版、環境保護、城市管理、國有資產監管、企業信用監管、藥品監管等。
政務信息資源是政務組織在履行職能過程中產生或使用的信息,為政務公開、業務協同、輔助決策、公共服務等提供信息支持。信息資源的充分、準確、完整和及時更新極為信息資源的公開與共享尤為重要。
基礎設施包括電子政務網絡、政務信息資源目錄體係與交換體係、信息安全基礎設施。我國實施電子政務的網絡支持主要包括內網、政務外網和政務門戶網站,政務內網由黨委、人大、政府、政協、法院、檢察院的業務網絡互聯互通形成,主要滿足各級政務部門內部辦公、管理、協調、監督以及決策需要,同時滿足副省級以上政務部門特殊辦公需要。政務外網主要滿足各級政務部門進行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等麵向社會服務的需要。政務內網與政務外網之間實行物理隔離,而政務外網和門戶網站之間實行邏輯隔離。就目前我國的網絡設施建設情況看,政務外網正處於建設之中,相當一部分部門的業務網絡仍在獨立運行。政務信息資源目錄體係與交換體係建設是部門內信息的縱向彙聚和傳遞、部門間在線實時信息的橫向交換的基本條件,其宗旨是為各級政府的社會管理、公共服務和輔助決策等提供信息交換和共享服務。信息安全基礎設施的關鍵是有效的身份認證、授權管理和責任認定機製建設與完善。
電子政務法規體係包括推動政務信息公開、信息共享、網站管理、政務網絡管理、電子政務項目管理等方麵法規。電子政務標準化體係由總體標準、應用標準、應用支撐標準、信息安全標準、網絡基礎設施標準、管理標準等組成。需要說明的是電子政務標準體係是確保互聯互通互操作的技術支撐,是電子政務工程項目規劃設計、建設管理、運行維護、績效評估的管理規範,是避免電子政務重複建設和浪費的有效工具。
電子政務管理體製包括電子政務建設與管理的職能配置、權力配置、組織機構設置、人員隊伍建設等方麵的內容。完善和優化電子政務管理體係是各國發展電子政務的重要任務。
(四)電子政務的實質
電子政務以實體政務為依據,但並不是簡單機械地將實體政務搬到網上,而是要對實體政務組織和政務流程進行必要的重組和再造。因此,電子政務與實體政務之間有顯著區別,是電子與政務的有機結合。電子政務最重要的內涵與價值就是運用網絡信息技術打破政務部門之間的組織界限、消除政務主體和作用對象之間的時空距離,構建一個電子化的虛擬政務係統,一方麵,使管理與服務對象可以通過不同的電子化渠道獲取政府的信息、管理與服務,而不必采用橫向和縱向的實體審查處理方式;另一方麵,政府部門之間以及政府部門與社會各界之間也可以經由各種不同的電子化渠道進行相互溝通,並根據公眾、管理與服務對象的具體內容需求與形式需求,提供全時的各種不同的服務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