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出處】《老子》

【淺析】能夠了解別人是有智慧,能夠了解自己才算是明智。

漢朝名將韓信,淮陰人。他勤奮苦學,發奮圖強,後來受到漢高祖劉邦的賞識,拜為大將。在楚漢戰爭中為漢高祖得到天下立下了赫赫戰功,與張良、蕭何合稱“漢興三傑”。

韓信被劉邦任命為大將後,率數萬兵馬東下井陘,攻打趙國。趙國的主將叫陳餘,他集結了20萬大軍駐紮在井陘,準備阻擊。陳餘是個讀書人,認為韓信的兵不過幾萬人,經過千裏行軍,已非常疲憊。自己有20萬人,可以輕取韓信的頭顱。

韓信手下的人將探聽到的這個消息報告韓信後,韓信命令軍隊在離井陘口30裏之處休息。半夜裏,他精心挑選出兩千名輕騎兵,讓他們每人拿著一麵紅色旗幟,從小道來到井陘口山後隱蔽起來,同時對他們說:“我將另派一支軍隊與趙軍對壘,並假裝敗退。這樣趙軍必定傾巢而出,前來追擊。你們乘此機會快速進入趙營,拔掉趙軍的旗幟,換上我們漢軍紅色的旗幟。”

接著,韓信又派出一支一萬人的軍隊,叫他們背水擺開陣勢。趙軍見漢軍排出兵法上最忌諱的背水之陣,都哈哈大笑,以為漢軍自己斷了後路。

天剛亮,韓信指揮這一萬人的軍隊向井陘進發,趙軍立即打開營門迎擊。戰了一段時間後,韓信命令漢兵丟掉旗鼓,向水邊退去。漢兵退到水邊陣地,再也無法後退,隻得拚死作戰。

這時,隱蔽在山後的兩千漢兵,趁趙營無人守衛,快速衝進趙營,拔掉趙軍旗幟,換上漢軍紅色的旗幟。這時趙兵正衝向水邊與因背水一戰而頑強抵抗的漢軍拚殺,一時很難取勝。忽聽有人大喊:“漢軍占領大營了!”趙兵回頭一看,大營方向全是漢軍的紅旗,以為趙王已被漢兵抓住,頓時軍心大亂,各自逃命。接著,漢軍兩麵夾擊趙軍,結果主將陳餘被殺,趙王被活捉。

讀完這個曆史故事,我們不得不佩服韓信的智謀。敵方已占據了有利地勢,並且兵力眾多,防範嚴密,韓信沒有硬攻,而是設計相誘,把敵人引出堅固的據點,誘入對自己有利的地區,然後,在敵軍的城防中插上自己軍隊的旗子,渙散敵軍軍心,形成兩麵夾擊之勢,最後以少勝多。

【名言警句】

神機妙算。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