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站在校場的點將台上,麵對著數千雁門軍民。
“我全城軍民,上至皇親國戚,下至販夫走卒,當齊心協力,努力擊賊,苟能保全,凡在行陣,無論軍民,勿憂富貴,朕必不使有司弄刀筆破汝勳勞。”
“萬歲!萬歲!”數千軍民山呼之聲,鼓起了我的勇氣---不直麵數十萬敵軍的時候,勇氣還是多少可以保留一些的。
“守城有功者,無官者授品階,賜物百段;有官以次增益。”我宣布了賞格,校場上再次發出歡呼之聲。我於是派出使者,將命令傳達到整個雁門城---校場上的畢竟隻是少數。
就在此時,城牆上傳來報警的鑼聲,突厥攻城了。
突厥的進攻,持續了整整三天,在這三天裏,靠著全城軍民的浴血奮戰,突厥人終究還是沒有登上雁門的城牆。突厥損失了不下兩萬人,而雁門也承受了近萬人的傷亡。
隨駕的宮女、太監在雁門的郡學裏辦起了救護所,皇後和沈鶯、貴妃也每天都要去探視傷者,並且帶去做好的飯食,這大大鼓舞了雁門軍民的鬥誌。
就在這三天裏,又有幾批勤王的援軍來到了雁門附近---榆林鎮的兵馬到了雁門西北,雲內鎮援軍到了雁門東北,不過這兩路的援軍合計不過萬人,所以也隻好效仿史大奈,把盤踞某個城池的小股突厥人殲滅或者打跑,然後據城固守,再派出人馬襲擾小股的突厥軍。受到援軍到來的鼓舞,雁門人開始自發組織起來,打擊出來搶掠---突厥人沒有後勤補給,一切都要依靠“以戰養戰”---的小股突厥人,使得突厥兵“非千餘騎不敢出”。阿史那咄吉不得不再分出些兵馬對付榆林、雲內(大同)的援軍,並且放棄了某些城池,以使得突厥人可以集中一些。這些援軍對突厥人產生了一些牽製作用,但離為雁門解圍還差得太遠。
從八月二十日起,突厥停止了大規模的進攻,但是小的進攻卻每日都有。守城的物資不足,軍民甚至拆除房屋,取其磚石、木料。
雁門周邊的定襄、榆林、馬邑、婁煩、離石、太原、上穀各郡,已經聞警,動員各鷹揚府征兵,不過他們的力量,隻能用來自保。
在我的軍事改革之後,太原與其他各郡相比,不過多出不到五百人馬---河東道鎮守使有三百親兵,太原郡作為大城,平時的士兵比一般的郡也隻多個百餘人而已。
太原官民公推衛府少卿、唐國公李淵做太原“城防司令”,李淵通過鷹揚府,加上發動太原的百姓,勉強湊齊了七八千人。
現在雁門真正可以倚仗的援軍,是右屯衛將軍雲定興的兩萬人馬。
右屯衛的兵馬,駐紮在黃河邊上,起拱衛東西兩都的作用,其中大將軍屈突通領一萬人在黃河西岸的馮翌郡,要過黃河,卻不是一時半會就可以辦到的。雲定興領兩萬人在黃河東岸的河東郡,八月十三就接到了使者的快馬急報---由於十六衛禁軍主力都在東西兩都(有兩衛在南北兩京),雲定興的部隊,就成了離雁門最近的一支主力。
八月十五,雲定興整軍北上,一路在臨汾等所過郡縣的鷹揚府征兵補充,二十一日到太原,已經有了兩萬五千人。萬卷書屋www.wjsw.com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萬卷書屋原創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