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配有記錄拉力位移曲線的記錄儀。
(3)工具刀,鋼尺(精度0.1cm)。
2.試驗樣品
試樣為製成48h後的成鞋,幫底粘接部位不得有明顯缺陷。試樣數量至少兩隻成鞋。
3.試樣製備
用工具刀及手工方法將一隻試樣鞋頭位置的鞋麵與鞋底粘接處剝開約30mm,另一隻在鞋跟位置將鞋麵與鞋底粘接處剝開約30mm,被剝開部分不得有明顯損傷。高跟鞋、厚底鞋或有底牆的鞋應預先進行適當切割以去掉厚的部分,使其便於夾持。
4.試驗溫度
試樣應在溫度(23±2)℃的環境中放置4h以上。
5.拉力機夾持器移動速度
拉力機夾持器移動速度,運動鞋類一般設定為(200±20)mm/min;皮鞋類一般設定為(150±15)mm/min;其他鞋類的設定可根據鞋子在實際使用中的緩急程度情況確定。
6.試驗步驟
將預剝開的鞋麵與鞋底分別夾持於拉力機的上下夾持器中。試樣的鞋底部分夾於固定夾持器上,幫麵被剝離部分置於移動夾持器中,調整試樣使拉力分布均勻且試驗過程中試樣不發生扭曲,試樣應夾持牢固。
啟動試驗機開始拉伸測試,記錄整個測試過程中的拉力位移曲線,並檢查試樣的剝離或破壞情況。如果出現某材料自身有撕裂情況而不是兩種材料之間的剝離時,應用刀片將剝離線劃割回至粘接處。注意不要割到粘接界麵。
7.試驗結果
從記錄紙記錄的拉力位移曲線上計算幫底粘接強度:用圖形中峰值力的中位數來表示試樣的幫底粘接強度;中位數是將記錄的試驗曲線按GB/T 12833—2006選用A、B或C法確定的。每隻試樣的結果分別表示,結果精確到1N。也可分別依據成鞋的不同部位將曲線分割成相應的區域以計算各個部分的粘接強度,在區域劃分圖上表示結果,如可分為:鞋頭部位、鞋掌部位、鞋腰部位、鞋跟部位等,每個部位又可等分成幾個區域。
四、鞋底撕裂強度的檢測方法
1.適用範圍
本試驗適用於鞋底材料撕裂強度的測試。
2.使用儀器
拉力試驗機、遊標卡尺。
3.試驗取樣
4.試驗步驟
(1)試驗片因受壓出方向的影響,故與壓出方向垂直切取試驗片。厚度為2~3mm為佳,取3~4次測定的平均值為試驗片厚度。
(2)速度500mm/min。
(3)將試驗片拉伸至斷裂為止。
5.結果判定
按以下方式計算:
TT=Ft
式中TT——撕裂強度(N/mm)
F——最大荷重(N)
t——試片厚度(mm)
取3個試驗片撕裂強度之平均值。
五、網布撕裂強度的檢測方法
1.適用範圍
本試驗適用於鞋麵材料(網布材料)的撕裂強度測試。
2.使用儀器
拉力試驗機。
3.試驗取樣
按CNS 12915—1991裁取長200mm、寬75mm的縱、橫向試片各3個,由試片寬度的中央處,沿長邊平行割開75mm。
4.試驗步驟
(1)記錄5個數值,將較高一端波狀頂點為撕裂強度荷重的平均值。
(2)試驗中第一個波狀高點的數值不可列入計算。
(3)拉伸速度(300±10)mm/min。
5.結果判定
單位g。以g為單位時50g為一單元,以lb為單位時取至小數點後一位。
思考題
1.剝離強度在鞋產品物理性能檢驗中為何有多層次應用?
2.進行成鞋鞋底與鞋幫之間剝離強度的試驗,並分析測試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