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是單張的圖像記錄,展示的是靜態照片;攝像是多張的連續圖像記錄,呈現的是活動影像。雖然兩者在技術特征和展現效果方麵是不同的,但也存在著內在的聯係,都是對圖像的記錄,所以良好的攝影基礎是掌握攝像技術的重要環節,讓我們從攝影開始吧。
攝影既是一種記錄靜態圖像的技術,也是一門藝術。作為一名合格的攝影師必須有攝影的意識、藝術修養、捕捉美學特征的觀察力以及相關的技能。毫不誇張地說,隻要你會按快門,隻要你能用眼睛從取景器裏瞄準目標,你就會攝影。但是攝影是藝術與技術的結合,缺其一都很難拍出上乘之作。
11膠卷相機與數碼相機
相機有膠卷相機與數碼相機之分,顧名思義,膠卷相機拍攝的照片是記錄在膠卷上的;數碼相機拍攝的照片是用數碼的方式記錄在儲存卡上的。
111膠卷相機
1膠卷相機的分類
根據使用膠卷的規格的不同,膠卷相機可分為35mm相機、120mm相機和大幅相機三種。
(1)35mm相機。
35mm相機使用135膠卷,畫幅大小為24mm×36mm,為目前使用最多的一類相機。35mm相機有輕便、方便、快速等特點,是平時在家裏或外出旅遊用得最多的照相機。根據取景方式的不同,又可分為直視取景相機和單反相機。
在介紹兩種照相機差別前,先簡單介紹一下照相機的光圈、快門和焦距。
一張好的照片在技術上的要求是曝光正確,即所拍攝的圖像在膠片上的感光量有一個最佳值,曝光太大則畫麵灰淡,曝光不足則畫麵黝黑,而正確的曝光來自對光圈和快門的調節。光圈控製投射到膠片的光的多少,就像眼睛睜得大一點和小一點;快門控製投射到膠片上的時間長短,兩者的乘積構成了感光的總量。
照相機的鏡頭焦距控製了照相機對畫麵的選擇,如長焦鏡視野窄,就像用望遠鏡看景物,可拍攝特寫或遠的物體;短焦鏡視野寬,往往適用在近距離拍攝寬大的物體。一般照相機鏡頭焦距都是可變的。
所以光圈、快門和焦距是照相機技術操縱的重要構件,也是了解和選擇照相機的重要因素。
①直視取景相機。
直視取景相機的優點是快門聲音輕、震動小。但取景和膠片感光是分別的光學通路,缺點是有視差,所用鏡頭的焦距範圍有所限製。
直視取景相機又有傻瓜相機和高級平視取景相機。
傻瓜相機光圈、快門不可調,鏡頭不可換,為全自動曝光,自動對焦,有拍攝模式可供選擇。適合於一般家庭、旅遊使用等。如:奧林巴斯μ係列、佳能大眼睛等。
高級平視取景相機光圈、快門可調,可換鏡頭,為手動或自動曝光,手動或自動對焦,有拍攝模式可供選擇。可分手動對焦和自動對焦兩種。如徠卡M係列相機。
②單反相機(DF)。
單反相機通過反光板和五棱鏡組成的係統取景,取景和膠片感光是一條光學通路,無視差,是目前技術發展最先進的、最完善的相機。但是它的缺點是聲音大、震動大。
單反相機現在都具有自動對焦功能,通過取景器內對焦點,半按快門進行自動對焦。有多種自動曝光模式可供選擇,但需要電池才能完成各種功能。
(2)120mm相機。
120mm相機屬於中幅相機,使用120膠卷。膠卷的規格還可以分為6cm×45cm、6cm×6cm等。
(3)大幅相機。
大幅相機使用的膠片有4英寸×5英寸、8英寸×10英寸等規格。相機體積大,操作複雜,但可通過調節相機後背來調節透視、景深。有林哈夫、仙娜、金寶等品牌。適合用來拍攝集體照和風光照片。
2膠卷相機的附件
膠卷相機的附件有閃光燈、三腳架、電池和相機包等
3膠卷影像的形成
(1)拍攝曝光。首先,通過相機的鏡頭將人物、景物記錄在相機內裝的膠片上。這時膠片上的影像是人眼看不見的影像,被稱為“潛影”,也就是“潛在的影像”。
(2)膠片的衝洗。拍攝完的膠片必須要經過衝洗加工才能將潛在的影像變成可見影像。如果使用的是彩色負片,在經過顯影、定影等工序後,可以看到膠片上留有一個和原景物明暗相反、色彩互補的影像,這個影像叫做負像。帶有負像的膠片被稱作底片。
(3)彩色擴印。通過擴印機的鏡頭,將小小底片上的負像放大到所要的尺寸,通過曝光印放在彩色相紙上。放大時,可以對畫麵進行任意裁剪,還可以對色彩進行校正,也可以多張複製。擴印後照相紙上留下的也是肉眼看不見的“潛影”。
(4)相紙的衝洗。相紙的衝洗和負片的衝洗方法類似。衝洗之後,相紙上會出現和原景物明暗一致、色彩一樣的彩色影像。
112數碼相機
數碼相機用CCD(或CMOS)作為感光元件,代替傳統膠卷。通過光學鏡頭在光圈和快門的控製下,實現在感光元件上的曝光,記錄在存儲卡上,完成被攝影像的記錄。數碼相機記錄的影像,不需要進行複雜的暗房工作就可以非常方便地由相機本身的液晶顯示屏或由電視機或個人電腦再現被攝影像,也可以通過打印機完成拷貝輸出。
數碼相機的出現是對膠卷攝影的挑戰,是一次革命性的突破。數碼相機大大簡化了影像加工過程,可以快捷、簡便地顯示被攝畫麵。數碼相機、存儲卡如
1數碼相機上感光元器件
(1)CCD電荷耦合器件。
CCD(ChargeCoupledDevice)即電荷耦合器件,它是一種特殊半導體器件,上麵有很多一樣的感光元件,每個感光元件叫一個像素。CCD在數碼相機、攝像機裏是一個極其重要的部件,它起到將光線轉換成電信號的作用,類似於人的眼睛,因此其性能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數碼相機、攝像機的性能。
衡量CCD好壞的指標很多,有像素數量、CCD尺寸、靈敏度、信噪比等,其中像素數以及CCD尺寸是重要的指標。像素數是指CCD上感光元件的數量。數碼相機、攝像機拍攝的畫麵可以理解為由很多個小的點組成,每個點就是一個像素。顯然,像素數越多,畫麵就會越清晰,如果CCD沒有足夠的像素的話,拍攝出來的畫麵的清晰度就會大受影響,因此,CCD的像素數量應該越多越好。而在相同像素的情況下,CCD的麵積越大,單個感光單元的麵積也就越大,其信噪比和感光能力也就越強,成像的質量自然就越好。
(2)CMOS互補金屬氧化半導體。
數碼相機上還有一種感光元器件稱為COMS,即互補金屬氧化半導體。CMOS有低驅動電壓的特性,比較省電;另外COMS麵積可以製造得比較大。COMS的缺點在於躁點即圖像噪聲比較顯著,但是如果采用高性能的圖像處理芯片可以改善這個問題。應用COMS的高端數碼相機DC使用了價格昂貴的高性能圖像處理芯片,低端的數碼相機中由於沒有安裝圖像處理芯片,從而使得采用COMS感光元器件的低端數碼相機拍攝效果不是很好。
(3)單片與三片。
單片CCD/COMS攝像機是指攝像機裏隻有一片CCD或COMS並用其進行亮度信號以及彩色信號的光電轉換,其中色度信號是用CCD上的一些特定的彩色遮罩裝置並結合後麵的電路完成的。由於一片CCD或COMS同時完成亮度信號和色度信號的轉換,因此難免兩全,使得拍攝出來的圖像在彩色還原上達不到專業水平的要求。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便出現了3CCD/3COMS攝像機。3CCD/3COMS就是一台攝像機使用了三片CCD或COMS。我們知道,光線如果通過一種特殊的棱鏡後,會被分為紅、綠、藍三種顏色,而這三種顏色就是我們電視使用的三基色,由這三種三基色就可以產生包括亮度信號在內的所有電視信號。如果分別用一片CCD或COMS接受每一種顏色並轉換為電信號,然後經過電路處理後產生圖像信號,這樣就構成了一個3CCD/3COMS係統。
由於三片CCD/COMS分別用三個CCD/COMS轉換紅、綠、藍信號,拍攝出來的圖像從彩色還原上要比單CCD/COMS來得自然,亮度以及清晰度也比單CCD/COMS好。但由於使用了三片CCD/COMS,3CCD/3COMS攝像機的價格要比單CCD/COMS貴很多。
2CCD的原理
CCD/CMOS是數碼相機用來感光成像的部件,相當於光學傳統相機中的膠卷。CCD上感光組件的表麵具有儲存電荷的能力,並以矩陣的方式排列。當其表麵感受到光線時,會將電荷反應在組件上,整個CCD上的所有感光組件所產生的信號,就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畫麵。
感光器件的麵積越大,也即CCD/CMOS麵積越大,捕獲的光線就越多,感光性能就越好,信噪比就越高。
CCD的結構有三層,第一層是微型鏡頭,第二層是分色濾色片,第三層為感光層。
數碼相機成像的關鍵在於其感光層。為了擴展CCD的采光率,必須擴展單一像素的受光麵積。但是提高采光率的辦法也容易使畫質下降。第一層微型鏡頭就等於在感光層前麵加上一副眼鏡。因此感光麵積不再因為傳感器的開口麵積而決定,而改由微型鏡片的表麵積來決定。
CCD的第二層是分色濾色片,目前有兩種分色方式,一是RGB原色分色法,另一個則是CMYK補色分色法。三原色分色法,由紅、綠和藍組成,分別用R、G、B三個英文大寫字母表示。補色分色法,由青、洋紅、黃、黑組成,分別用C、M、Y、K四個英文大寫字母表示。
這兩種方法各有優缺點,RGB原色分色法優勢在於畫質銳利,色彩真實,比CMYK補色分色法顏色豐富,缺點則是噪聲問題,故而ISO感光度上不會超過400。而CMYK補色分色法犧牲了部分影像的分辨率後,可以容忍較高的感光度,ISO感光度一般都可設定在800以上。
CCD的第三層是感光層,這層主要是負責將穿過濾色層的光源轉換成電子信號,並將信號傳送到影像處理芯片,將影像還原。
3數碼相機的分類
數碼相機也有直視取景相機和單反相機之分。
4.數碼相機的附件
數碼相機的附件同樣有閃光燈、三腳架、鏡頭、電池和相機包等。
(1)閃光燈。閃光燈可增強拍攝者的照片拍攝體驗。反光燈頭使影像具有更自然的光照效果;自動變焦功能帶來更大閃光範圍;智能閃光係統可通過熱靴插座讀取相機設置信息並作出相應的反應。
(2)三腳架。
(3)鏡頭。鏡頭、鏡頭接環以及變焦鏡頭。
(4)其他附件。其他附件還有電池、相機包、A/V電纜、USBA/V連接器等。
5存儲卡
數碼相機存儲卡像底片一樣,拍完後換上另一個存儲卡能夠繼續拍攝。存儲卡又相當於電腦的硬盤,存儲記憶體除了可以記載圖像文件以外,還可以記載其他類型的文件,通過USB和電腦相連,就成了一個移動硬盤。
數碼相機存儲卡有CF卡、SD卡、SM卡、記憶棒、MMC卡和微型硬盤。存儲卡存儲容量的大小決定所能拍攝的張數。
CF卡作為世界範圍內的存儲行業標準,保證CF產品的兼容,保證CF卡的向後兼容性;隨著CF卡越來越被廣泛應用,各廠商積極提高CF卡的技術,促進新一代體小質輕、低能耗先進移動設備的推出,進而提高工作效率。
SD卡是一種基於半導體快閃記憶器的新一代記憶設備。SD卡由日本鬆下、東芝及美國SanDisk公司於1999年8月共同開發研製。大小猶如一張郵票的SD記憶卡,重量隻有2g,但卻擁有高記憶容量、快速數據傳輸率、極大的移動靈活性以及很好的安全性。SD卡的結構能保證數字文件傳送的安全性,也很容易重新格式化,很多數碼相機支持SD卡。
SM卡是由東芝公司在1995年11月發布的FlashMemory存儲卡,三星公司在1996年購買了生產和銷售許可,這兩家公司成為主要的SM卡廠商。SM卡也是市場上常見的微存儲卡。由於SM卡本身沒有控製電路,且由塑膠製成,因此SM卡體積小、非常輕薄。但由於SM卡的控製電路是集成在數碼相機中,這使得數碼相機的兼容性容易受到影響。
記憶棒(MemoryStick)在所有的索尼影音產品上通用,記憶棒有外型小巧、具有極高穩定性和版權保護功能以及方便地使用於各種記憶棒係列產品等特點。
MMC卡(多媒體存儲卡)由SanDisk和Siemens公司在1997年發起,是世界上最小的半導體移動存儲卡,它對於越來越追求便攜性的各類手持設備形成強有力的支持。
微型硬盤(MicroDrive)是美國IBM公司推出的大容量存儲介質。
從左到右分別為CF卡、SD卡、SM卡、記憶棒、MMC卡和微型硬盤。
6數碼相機的組成及原理
數碼相機大體由鏡頭、CCD(或CMOS)感光器件、A/D(模/數轉換器)、MPU(微處理器)、存儲器、LCD(液晶顯示器)等部分組成。
數碼相機的工作原理是這樣的:光線通過鏡頭會聚到感光元件CCD上,CCD的功能是把光信號轉變為電信號,形成景像的電子圖像信號,然後這些模擬信號被A/D(模/數轉換器)轉換成數字信號,再經過MPU(微處理器)對數字信號進行壓縮並轉化為特定的圖像格式(例如專業攝影的RAW格式或高壓縮比的JPEG格式),最後被存儲到存儲卡上,然後通過電腦讀取存儲卡上的數字信號並還原為影像,最終還可以通過打印機、數字彩擴機輸出,形成一張照片。通過相機上的LCD(液晶顯示屏),可以即時查看所拍攝的影像。
膠卷相機與數碼相機是一對兄弟,從膠卷相機發展到數碼相機可以說是一場革命。數碼相機完全具有各種類型傳統膠卷相機的特性,款式也是多種多樣,已成為當今市場上的主流相機。
數碼相機的優點是一次投入,零成本拍攝,對於不滿意的照片可以刪除。數碼相機拍出的照片還可以直接輸入電腦,在電腦上觀看很方便,若要變成照片的話,可用一般彩色噴墨打印機打印出來或到照相館衝印,而且存儲卡要比膠卷便於攜帶。數碼相機的缺點是雖然拍攝解像度已達到1000多萬像素,但所得的影像清晰度及細致程度與傳統的膠卷相比,還是有一定的差距,特別是成像質量、色彩還原還是無法與傳統膠卷相比,但是,隨著數碼相機生產技術的提高,缺點將逐步減少直至消失。
1.2數碼相機的使用
121數碼相機的基本操作
數碼相機型號很多,有家用輕便數碼相機,還有專業用單反數碼相機。輕便數碼相機與單反數碼相機比較,區別主要是一般為固定鏡頭,不可更換。有的用液晶屏取景,有的沒有液晶屏,隻有取景器。舉手起步,拿起手中的數碼相機,學會數碼相機的使用,拍下美好的瞬間。
1電源按鈕
電源按鈕或開關,一般在機頂或機背麵上方;電池艙口蓋一般在機側或底部;存儲卡槽一般在電池艙內或電池艙旁。
2.模式撥盤
模式撥盤是各項攝影功能的控製總台,隻要掌握了模式撥盤上各功能圖標的含義,就基本掌握了數碼相機的使用。有自動模式、手動模式、速度優先模式、光圈優先模式、程序控製曝光模式、播放模式、場景模式、設置等。
3快門按鈕
快門按鈕是拍攝照相時用的,這是所有相機必須有的。按下快門即照相,快門按鈕都放在機頂右部。
4取景器
顧名思義,取景器是拍照取景時用的,是攝影者觀察想要拍攝景物的窗口,有光學取景器和LCD取景器兩類。光學取景器,LCD取景器。
(1)光學取景器。
光學取景器就是通過光學的組件來完成取景的工作。根據工作原理的不同,又分為旁軸式和單鏡頭反光同軸式兩種。
在普通數碼相機中,旁軸式取景器最為常見。這種取景方式說白了很簡單,就是在鏡頭上方開一個孔,前後裝上玻璃,讓拍攝者能通過這個孔看到要拍攝的人或物而已,這也就是前麵所說的兩條分別的光學通路。雖然現在的旁軸式取景器並沒有那麼簡單,還有變焦玻璃、對焦輔助線等功能,但是總體上結構是非常簡單的。正是由於結構簡單,所以成本也比較低,因此被大量地用於中低端的數碼相機上。但是旁軸式取景器也有它的不足之處,因為不是通過鏡頭直接取景,所以拍攝者從取景器中看到的圖像和最終照片上的圖像會有一定程度的偏差,在拍攝近處物體時尤為明顯,這不利於拍攝者對照片的構圖和取景。
單鏡頭反光式取景,這種取景方式叫做“TTL”(ThroughTheLens,通過鏡頭取景),即取景和圖像感光是同一光學通路。TTL取景的結構就複雜多了,因此製造成本也比較高,一般都是用於高端產品上,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數碼單反。單鏡頭反光式取景器是直接通過鏡頭取景,光線從鏡頭射入,通過一麵反光鏡,折射到上方的對焦屏成像,再折射到目鏡中,這樣拍攝者就能從觀景框中看到所要拍攝的圖像了。由於是直接通過鏡頭取景,解決了圖像偏差的問題,真正做到“即見即所得”的效果。
(2)LCD取景器。
LCD取景器即液晶屏取景器,LCD取景讓用戶能實時觀察到想拍攝的影像,這個影像與鏡頭投射在CCD上的影像是相同的,不會有視差產生。這種取景方式也叫做TTL取景。但是使用LCD取景是很耗電的,而且在陽光猛烈的時候,我們很難看到LCD上的畫麵。另外,數碼單反上的LCD並不作取景用,它隻能讓用戶在拍攝後在LCD上觀看照片和操作菜單。
(3)電子取景器EVF。
電子取景其實是把LCD上的畫麵傳送到數碼相機的電子取景器上,因此從EVF看到的影像跟鏡頭投射到CCD上的影像是相同的,而且與LCD上的影像同步。EVF從根本上來說就是鏡頭上方一塊很小的LCD,它讓用戶能更精確地取景,特別是在強光下也不用擔心取景困難。EVF吸收了數碼單反TTL取景器的眾多優點,比如沒有視差,但是裝有EVF的照相機就不可能再裝上光學取景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