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攜美同行(2 / 3)

西龍虎山以“大樹華蓋”聞名於世,擁有世界罕見的大柳杉群落,有一株柳杉早在宋代即稱為“千年秋樹”,明代已是四五圍大樹,樹齡長達兩千餘年;清代皇帝乾隆南巡遊覽西龍虎山之時,將該樹封為“大樹王”,但是,由於人為的破壞和環境的影響已於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死亡,不過大樹王之名卻留了下來。大樹王景區除了柳杉群落外,還有許多其他古老的樹木,不少高齡銀杏樹也在那裏。

吳素芬不疑有它,道:“我要去茱萸峰。”

陳峰在來之前看過龍虎山的地圖,聞言心裏一喜,道:“茱萸峰就在大樹王景區附近,看來我們還可以同行一段路程。”

嘴上這麼說,陳峰心裏卻已經暗自決定得抽空去趟茱萸峰,看看那裏究竟有什麼玄虛。

吳素芬聞言,心裏也頗為高興,道:“剛才讓你破費了,車上本想講些養生修性的道家之法與你聽,隻是車上有外人不方便,如今剛好,就一路走一路講吧。”

陳峰聞言,心裏暗暗好笑,這小道姑心腸倒不錯,雖然我用不著,但卻也算是承她的情了。

這話陳峰自然不說出口,而是微笑著感激道:“仙子看起來仙風飄逸,渾身散發著靈氣,我早就想請教了,就怕唐突。”

吳素芬心裏想,你一個凡人懂得什麼靈氣不靈氣的。心裏雖然這麼想,但這話聽起來卻很享受,潔白的俏臉,竟然因此飛上一抹紅霞,卻是說不出的動人。

茱萸峰北連玉龍崗,三麵臨深穀,峰上有鬆樹、杉樹等綠,樹冠如蓋。峰突出眾壑之間,居高臨下,峭壁萬丈,莫測其底,形勝險絕,峰前遠眺,猶如萬馬騰雲,腳下山巒起伏,林海蒼茫,深穀幽壑,雲蒸霧繞,色彩絢麗,如入仙境。明代慎蒙的《遊龍虎山記》稱茱萸峰“深、邃、幽、寂、奇、麗六者兼之,古稱蓬菜仙島,真為不沗,此乃龍虎山第一奇絕處也。”

峰頂有立玉亭,駐足亭內,全山景色一覽無餘。

世人隻知此峰突出眾壑之間,居高臨下,峭壁萬丈,莫測其底,卻不知道在峭壁之下,雲霧之中,別有一番洞天。蓋因那是上古仙人在此處開辟了洞府,布了五行之陣,又布障眼隱形之陣,世人肉眼凡胎根本無法察覺。

那深穀之中,有一平台從峭壁探出,方圓六畝,二十八棵老鬆抓在平台下麵的峭壁之上。平台後麵有個三丈餘高的山洞,山洞內有石坎,石門,山洞之上寫著天蓋滌玄洞天,也便是傳說中三十六小洞天之龍虎山洞。

有一名麵若冠玉的童子拿著把笤帚在平台上掃著落葉。童子不時抬頭看著天空,卻絲毫不怕上麵遊觀之人看到,因為他們根本看不到。在世人眼中此處懸崖峭壁,偶有雜草小鬆夾縫生存,卻根本沒有平台。

洞內別有天地,頗為寬廣,方圓近百畝。洞府中間有一座十來畝的水池,水池清澈見底,不知名的魚兒和烏龜在池中遊弋。隱隱有仙靈之氣從池底飄逸而上。水池周圍鬱鬱蔥蔥,古樹藥草,琳琅滿目,令人目不暇接,千年人參和靈芝就像廉價的大白菜般,滿地可見。

一座木橋蜿蜒於池麵,直通一古樸道觀。水池邊,一顆垂柳之下,兩道士正在對弈。

其中一位鶴發童顏,鼻高額寬,寬袖青袍,一派仙風道骨,此人正是華蓋山洞平雲真人。吳素芬之師父。

另外一位身材雄偉如山,一襲古樸青袍,一頭黑發隨意紮起,顏容俊美。竟是一名飄逸中散發著狂放的中年美男子。此人便是龍虎山洞洞主李劍青真人。

李劍青真人身後束手而立一位俊俏少年。,隻是他的身上有股傲氣,盡管收斂得很好,卻依舊讓人不想與他接近。此人是李劍青真人弟子江涵予。

盡管江涵予一身傲氣,卻也有自傲的資本。甭看江涵予的年紀不足雙八,卻已經是養氣大成境界,或許再過不了多久便能凝化真氣。真正步入修真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