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放出拐子馬的信號,果然,一時間,三千拐子馬就從四麵八方團團圍攏了過來。
訓練藤牌陣的張立下令三軍把藤牌豎起來,遮住金軍射過來的硬箭,同時也擋住金軍從馬上刺過來的長槍。
孟邦傑和張憲帶領另一支鉤連槍部隊,一齊使出鉤連槍,拚命地去釣拉敵人的馬腳。那三十隻一排的連環拐子馬,隻要有幾匹被釣倒,其餘的也就紛紛往下倒。那些馬被鐵鉤拉得東倒西跌,相互踐踏,騎在馬上的金兵也跟著摔下來,不是摔傷,就是被馬踏死。這麼一來,這看似無與倫比的拐子馬,都滾在地下,如嶽元帥所料,成了泥馬了。
這時,在一旁接應的嶽雲等四位將領,帶著幾千人馬,殺到了陣中,將那些金兵殺得抱頭鼠竄。結果,金兀術自以為無人能敵的三千拐子馬,一匹也沒剩,統統都死在戰場上了。
金兀術大受打擊,心情非常沮喪。這時軍師提醒他,還有一樣寶貝沒有派上用場,那就是——鐵浮圖。
鐵浮圖也叫鐵塔兵,是一種騎兵的名稱,士兵頭戴鐵盔、身披重鎧(kai),隻露出兩隻眼睛,戰馬也披上鎧甲,隻有馬腿部分露在外麵。其裝束比拐子馬還要精良,威力也更大,而且互相串聯,行動更方便。鐵浮圖就是形容重甲騎兵裝束得像軼塔一樣,堅不可摧。故有“常勝軍”之稱。這次兀術故伎重演,顯然是企圖一舉殲滅嶽家軍。
這一日,兩軍在郾城附近又開始了較量,嶽飛臨機應變,等到金軍的鐵浮圖攻來時,命令步兵手拿麻紮刀、提刀、鉤連槍衝進陣中。釣連槍長一丈多,專門鉤馬蹄子,然後再用刀砍馬腿。這樣,“鐵浮圖”倒下之後,就再也起不來了。從午後戰至黃昏,“鐵浮圖”紛紛倒地,金軍不能支持,終於向北潰敗,嶽家軍一鼓作氣追殺十餘裏,金軍橫屍遍野,棄甲如山。
兀術逃到安全的地方才停了下來,看著所剩無幾的人馬,不禁號啕大哭,說:“以往全靠鐵浮圖取勝,今天卻全都完了!”
但是,兀術不甘心就這樣失敗,他又偷偷運來一批火炮,準備攻擊嶽家軍。陸文龍聽到第二天要用火炮攻打宋軍的消息,便寫了一封密信,悄悄地用箭射到宋營裏。
嶽飛發現敵陣中有一員主將身穿紫袍,內束軟甲,以為就是金帥兀術,便親點四十名騎兵出戰。大喝一聲:“我一定要手刃此賊!”說完便飛馬直取紫袍金將,一槍把他挑於馬下。嶽飛部下軍士搶回紫袍金將的屍體,發現他身上有一個紅漆木牌,上麵寫著名字,方知此將並不是兀術。
嶽飛看到密信後,便命人把嶽雲叫來,麵授機宜。然後,嶽飛又叫軍士,秘密通知各位部將,按計謀行事。當夜各營人馬一起退往鳳凰山暫住,並且把營寨照原來模樣留下來,多樹旗號,就像平時那樣。半夜裏,金兵把火炮對準宋營,點起火,大炮便轟隆隆地向著宋營打來,宋營頓時成了一片火海。兀術等人看著這熊熊火海,高興得哈哈大笑。
這時,站在鳳凰山上的嶽飛不禁為火炮的威力感到害怕,也暗暗感激射箭投書的陸文龍和忠心耿耿的王佐。
等金兵都回營後,嶽雲按照嶽飛的吩咐率領部將,繞到金軍放置火炮的地方,趕散護衛的金兵,然後從身上掏出鐵釘來,把那些火炮的火門全都釘死,然後將它們統統推到小商河裏去。
第二天清晨,有士兵向兀術報告說陸文龍和王佐投奔宋軍去了。兀術大為吃驚,出營一看,居然看到宋營前旗幟鮮明,人馬往來如梭,根本看不出有什麼損失。他這才明白,原來王佐串通了陸文龍,把金軍的計劃事先告訴了嶽飛。更令他痛心的是,火炮被浸泡在水中,再也無法使用了。兀術的一場心血全白費了,氣得他大病了一場。
兀術雖然連遭失敗,但仍不死心。過了兩天,兀術又派一支千餘人組成的輕騎兵直取郾城,襲擊嶽飛的駐地。
嶽飛聞訊後,親自率軍出城迎戰。他先派將官王剛率五十名騎兵前去偵察誘敵。
沒想到,半路與金兵相遇,雙方擺開陣勢。金兵見嶽家軍的人馬不多,恐有埋伏,未敢貿然進擊。雙方正相持時,嶽飛率大隊人馬趕到。
紫袍大將被殺死之後,金兵潰敗。嶽飛乘勝追擊,突然前麵出現金軍主力。嶽飛毫無懼色指揮部下,如風馳電掣般向金兵猛撲過去。金兵未料嶽家軍如此勇猛,頓時心生怯意,戰不多時,隨即潰退。嶽家軍奮勇追擊,殺敵無數。嶽家軍又取得了郾城戰役的第二次大捷。嶽家軍的巨大勝利震動了南宋朝廷。宋高宗在給嶽家軍的嘉獎令中是這樣評價的:自從金人南侵以來,已經有十五年了,你的部隊如同百萬雄師。我還從來沒見過一支孤軍有這樣巨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