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 財富哲學--百位富豪超凡的經營智慧(22)(2 / 2)

東方企業集團獨具特色的運行機製做為一種有效手段,將資本和人才這兩大生產力要素合理有機地聯係起來,並使企業形成了大視角、大格局、內外共發展的良性循環。

“創造充滿陽剛之氣的企業文化。”張宏偉總裁始終重視企業文化的錘煉和員工素質的培養。

早在創業時期,他就對跟隨他進城打天下的人說:要想在哈爾濱站穩腳跟,隻能靠優質、高效、價廉。為了做到這一點,工人們晝夜加班,不停運轉,質量上嚴格把關,人心擰成一股繩,終於在競爭殘酷的建築市場由弱到強。人的精神的巨大作用,從那時起就給張宏偉以深刻啟迪。

因此,東方集團十分重視創造企業文化,“01策劃”在1989年就開始緊鑼密鼓地進行。徽標經國家注冊,現已具有極高知名度。同時,提出了“剛韌、無畏、探求、超越”的企業精神,“新思維、快節奏、優質量、高效益”的企業標準,“世界東方、東方世界”的企業目標,以及“用探險家的膽魄、科學家的智慧、政治家的胸懷,塑造新時代東方人”的企業信條,已在集團內部形成了奮發向上,不斷挖掘自身潛能的特定氛圍。

1990年開始,東方集團有了自己的內部報紙——《東方人》,每半月一期,反映企業動態、員工心態,彌補了集團區域廣泛帶來的信息溝通不足,起到了很好的橋梁和窗口作用,並展示出東方人豐富的內心世界。

在員工教育上,張宏偉總裁更是肯花血本,下大力氣。他不但鼓勵員工參加各種業餘培訓班,績優者獎,而且自辦培訓班,小自技工培訓,大到與大專院校合辦研究生班,輸送人才深造,或邀請院校教師來企業講學。2001年末,集團將建立自己的幹部管理培訓中心,聘請美國、日本等國的企業教育家專程講學。從1994年起,東方集團還分批輸送優秀人才去先進國家實地學習和考察。

張宏偉以他傑出的企業家的戰略眼光,認識到敞開國門,迎接人類進步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已成為中國改革開放後的曆史的必然。而中國經濟在未來數年中將大幅增長,世界已把眼睛轉向了中國的時候,作為中國的企業界人士,應該大膽地走出國門,抓住機遇,去迎接“國際經濟大循環”的嚴峻挑戰。因此,他要求全體員工站在集團的整體高度來要求自己,轉變觀念,統一思想,全麵提高自身素質,鍛煉成為國際型人才,並在集團內部掀起了“重塑自我,做國際標準的現代東方人”的學習熱潮。

張宏偉的超前意識使他的“東方”得以超速發展,至1999年,“東方”集團的淨資產已達3.5億美元。張宏偉成功不忘報效社會,他對社會公益事業的讚助,累計也達400多萬元。這種奉獻精神表現了他熱愛社會、熱愛人民的博大胸懷。

張躍:信奉有耕耘才能有收獲“遠大”有自己的文化體係,而這個文化體係又需要揭示以原則為中心的企業理念和視品牌為生命的經營理念。視品牌為生命這個好理解,但是我們又怎麼去理解以原則為中心,這個“原則”是什麼呢

張躍認為這兩者是一致的,因為原則是不能改變的,隻是有一些人不去尊重它。如果是搞服務的,你的原則是要把服務工作做得非常好,你才會有收益,讓你服務的對象非常滿意。我們是搞工業的,那我們的工業產品要做得非常好,之後我的工業產品的消費者會非常滿意。所謂原則——自然法則,就是你必須要有很好的種子,有很好的耕耘過程,才會有很好的收獲,而且你的付出都在收獲之前,這都是一些原則。當然在這個原則之上,我們還有一個很好的價值觀,以這個原則為基礎,價值觀是各有不同的,但是我認為價值觀可能會決定一個企業是不是可以發展得更好,你違背原則是根本不可能生存下去的,但是價值觀好或壞就決定你是不是生存得更好。作為一個人也好,作為一個團體也好,重要的是要穩定,但是作為一個原則來說一定要非常清醒,好像在這個基礎之上,一切東西都會好辦了。我覺得作為一個企業家,確定了原則之後其他的事情就很好辦,其他的事情就是個人的工作方法,真的是很難說哪種很好,像我這樣子一切都希望控製也許是很好,像某些人那樣子,一切事情隻相信結果,把架構搭起來,一年開兩次會,他相信會有好的結果,也許會有好的結果,因為他下麵會有人幫助他控製。所以這種處事方法就比較次要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