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財富哲學--百位富豪超凡的經營智慧(14)(1 / 3)

1997年,羅忠福又填補了中國高檔家具生產上的一個空白,全套引進意大利尼克斯家具生產線和專利技術。這是一種不用木材的高技術產品,風靡全球。羅忠福相信,憑著國內廉價的勞動力,一定可以在中國取得商業上的成功。

張璨:“三勤一尋摸”,原始積累的絕招1986年,張璨從北大剛畢業那會兒,很多同學被分到中央國家機關當幹部,她自個兒沒著沒落,到處打工。

一天,她揣著別人給寫的推薦信,到中關村的四通公司求職。路上遇見了大學同學,同學的一句話打消了張璨去“四通”的念頭。

“幹嘛去四通,自己幹不好嗎”

張璨由此下海。

房子是租農民的,公司是借別人的,他們拿不出錢注冊自己的公司。張璨辦公司幹的第一件事,是洗窗簾,粉刷牆壁,貼不幹膠廣告,把他們“英華經理部”的小門臉,收拾得幹幹淨淨。

沒有本錢,他們借上別人的電腦,拿到自己店當樣品。有人來買電腦,談妥價,交上錢,張璨他們便撒腿出門,飛快地買回一台電腦,一點點地開始原始積累。

自己組裝電腦,經常熬到下半夜兩三點。累了,打個地鋪或在沙發上歇會兒。他們是在廣安門車站提貨,因為常去,車站的小夥子都認識張璨,一見她,老遠就喊:“大姐大姐,你又來了!”每回都先吊她的集裝箱。一集裝箱的貨,他們幾個人一會兒就卸完了,張璨說自己就是那會兒累的,落下腰椎間盤突出的毛病。

現在回想起早年這段白手創業的經曆,張璨說:“那段時間幹得最累,但也最痛快。當時沒想到要幹多大多大,要掙多少多少錢,隻是覺得新鮮、興奮。”

曾有幾個行政學院學生,到張璨現在的公司參觀,他們談到將來去機關工作了,每天還得打水掃地,覺得特恐怖,怕自己的一腔熱情被消磨掉了,他們認為張璨是“過來人”,請她談談體會。

張璨說自己在學校那會兒,也像他們現在似的,憤世嫉俗,對許多現實問題不滿。“現在就是讓我當個鄉長,我也不敢當。鄉長要抓工業,抓農業,治安環保、計劃生育樣樣管,多複雜,多全麵,我們懂哪個”

接著,她又不客氣地說:“該打水掃地時,就得打水掃地;該忍受和忍耐時,就得忍受和忍耐。你熬到一定地位,你才能夠有發言權。這是一個漫長過程,是磨煉,體驗,更是學習的過程。幹大生意,不也是從小本經營開始”

她也承認有一夜暴富或一夕成名的事,“但那種事,隻能一回兩回,頂多是一陣兒。”

“腿勤手勤嘴勤,到處尋摸,”她說自己最初做生意時,沒別的招兒。他們掙到的第一筆大錢,就是從沈陽一家廢品倉庫裏尋摸到的,他們把人家不要的一堆舊油印機、印刷紙版、油墨等,倒騰了兩天兩夜,又吭哧吭哧地裝滿一卡車,運回北京,經整理擦洗,一轉手賣了5萬元。

有了這筆天文數字,張璨決心大幹一場。她租了兩間臨街房,開起中關村第一家西餐廳——紅格子。為了適合中國人的口味,她費盡心力地對西餐進行了中式改造,結果,中國人、外國人都不來就餐,一度,又改行賣早點,係著圍裙炸油條,也沒能把活撐多久。物質的不行就改成精神的,張璨的歌舞廳紅紅火火地開始了,但最終的收獲就是張璨把架子鼓敲得幾近專業水平。

孫甚林:吃苦耐勞開啟富豪路南方集團總裁孫甚林是在1989年從重慶市手表廠辭掉廠長一職下海的,帶著向台灣舅舅借的5萬美元和親友借的一筆錢湊成50萬元辦了南方汽配有限公司,如同所有的創業者一樣,孫甚林嚐盡了酸甜苦辣,既是總經理,卻又集搬運工、保管員、采購員等於一身,但在四川廣播大學學的機械工藝專業使他對汽車情有獨鍾。天生富有尋找商機的頭腦和吃苦耐勞的品質,使他在汽車、摩托車配件領域內做得頗為得心應手,也積累了上千萬元的資本,為在恰當的時機進軍房地產業打下了基礎。

如此賣命創業創造了如此多財富的孫甚林,對個人消費又是持怎樣的觀點呢

孫甚林幽默地指著當時在場的許多人說:“你看,在這裏,有的人隻穿一件襯衫,有的則穿西裝,我總不能披個裘皮大衣吧”

生活中的孫甚林極盡節儉,一家3口人,一個月的開支不超過1000元,這簡直是一個再也普通不過的尋常人家的生活。孫甚林說他最喜歡吃的就是重慶的小麵,在公司上班,中午除了套餐就是一碗2兩小麵,早餐一杯牛奶,兩個雞蛋,隻有晚餐有時因為應酬而在外麵吃飯,但統計下來,一年進萬豪、揚子江之類的大酒店也就各一二次,這些都是因為有重要的客人而不可避免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