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叢書”散文彙編《往事回眸》出版了。
作者本人有什麼感慨嗎?
回答是肯定的:有。作者相信一句話:人生沒有挑戰自我的精神,就沒有人生積分的積累,但是必須明白隻要有了積分的儲存,就有了衡量人生的標杆,哪怕是積分很少,也不枉此生。
那麼作者寫作的目的是什麼?
作者回答:寫作不是為了盈利。寫作是一種心靈的訴說,是對人生一腔感慨的釋懷,是社會職責的驅使,更是對祖國偉大崛起的讚頌。同時,也為某些人的委屈煩惱進行一些理智的排解,為一時困惑迷茫的有識之士給予應有的激勵,指明方向。
作者寫作的進程是怎樣的?
二〇〇六年開始作者就在“雅虎知識堂”經常記錄自己的心情與對社會的感知,一點一滴地一直寫下來,記錄著心情的變化與對社會認識的深入。但是,當這些文字被人接受的時候,透過它,作者感受到了心情的變化,開心了,有了一些自信感。
自二〇〇七年以來,作者利用空間時間與電腦的有利條件,開始認真地越來越多地寫作,堅持不懈,至今已經積累散文隨筆文稿一百四十餘篇,大約三十萬字。在這個過程之中,感受到了許多老師、戰友和朋友對作者文字的關注與評價。說明社會主義價值觀念通過文學交流更容易融會貫通而被人普遍接受,正麵解讀生活是文學創作的重要途徑。此時,作者內心裏原來那些無邊無際的無奈,就被扔得老遠了。
散文彙編《往事回眸》成書的情況是怎樣的?
首先感謝銀川當代文學藝術中心與杜哲主任的幫助。是他們給了作者機會,沒有他們的付出與辛勤勞動,就沒有作者散文彙編《往事回眸》的出版。機會對每個人是公平的,也是給有準備的人留著的,作者有幸遇到了這個機會。真誠地感謝銀川當代文學藝術中心和杜哲主任!
本書寫作的同時,作者正在編纂、撰寫《原“三野駐粵聯絡處”部分老同誌回憶錄彙編》(上、下冊),期間到北京請示工作,得到《中國軍事百科全書》常務副主編奚原老前輩的指教並提供文藝評論資料,積極鼓勵作者寫作文學作品。因此,誠摯地感謝奚原老領導的關懷與指導。
在寫作成文過程中,得到了許多學者、老師、企業家、戰友與朋友的熱情鼓勵和支持,他們的點撥和生活感悟啟發了作者的創作靈感,特別感激與他們的交流。他們是朱憲菁、薛春蓉、湯麗華、呂翠華、李潔、金春花、房麗君、俞全華、於立等,作者向他們表示真誠的敬意和感謝!
作者還要感謝自己的家人,感謝作者的夫人金晟娟、兒子姚軍、女兒姚嵐、女婿李驊以及外孫李嘉樹、李東園,還有桂林市的侄女姚淑清等,他們的拚搏精神、睿智的做人做事理念與平靜而充滿樂趣的日常生活經常為作者創作打開思路,提供素材,他們的理解、幫助與支持,使作者能夠經常以良好的精神狀態進行寫作。
作者創作不是為了賺取錢財,然而,也不願意讓散文彙編《往事回眸》成為一本永遠沒有人翻閱的書籍。因為作者付出了心血與勞動,文字畢竟能夠揭示作者的真誠與胸懷,作者是願意將愛心呈獻給讀者的。因此,作者希望有人讀它,喜歡它,希望有更多的人從中受益。
……
謹以此書獻給所有為中國崛起作出貢獻的人,獻給所有關心中國命運的人,獻給為國防建設和政治教育獻身於院校工作的人。
姚子豪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於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