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前言(1 / 1)

作者以不被文學界認可的身份出版散文彙編,可能讓部分朋友感覺意外。

在不太短的後半段人生路上,作者在上海警備區第五幹休所留下了一串腳印,一串美麗的夢想。

在敲打計算機鍵盤的時光裏,許多前輩、學者、戰友、老師和朋友,包括作者的親人,都針對許多有趣的故事及當前市場經濟條件下做人、做事的道理進行了交流,且議論最多的是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攸關的事。社會風氣中的是是非非,時事事件的發生,社會主義價值觀念中一些值得切磋的關節,許多有識之士的人生感悟以及為人之道上的磕磕碰碰等,都是作者寫作的題材和素材。

作者大都把它們及時記錄了下來,把多數題材寫成散文隨筆,個別題材寫成短篇小說或紀實文學。但是,作者文學底蘊不深,文采不濃,自認為隻是一個站在文學界門外聽課的學生,但作者了解文責自負的道理,在寫作中重視了文字產品的靈感與鮮活人物內心世界的挖掘。《往事回眸》這本散文彙編的出版是期待已久的成果,但作者並沒有一直沉浸在文學創作的美好感覺之中。內心反而流淌著一絲苦澀,因為這是作者的業餘作品。

至於創作的思路,作者聲言是與形勢發展並行,與社會現實和人們的生活實際相聯係,從人們事業實踐中和人生感悟中尋找創作的靈感。應該說寫作的初衷和文字的傾向性是明確的,以激勵人生積極向上為基調,強調社會責任感,正麵解讀生活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基本導向。當然,其中也不乏鞭策消極人生以及譴責社會腐敗現象的文字和作者回眸往事、隨情釋懷的篇章。

作者認為,作為業餘愛好的文學寫作,並非是為了打發時間,也不存在應付任務。它是一種嗜好,一種工作養成的習慣,一種心情風景的展示,一種對社會責任感的驅使和對國家崛起的喝彩與讚美。它讓作者感覺到生活充實,心境淡定,收獲樂趣,信念堅定。

中國的發展已經到了一個新的曆史階段。

文藝創作,離不開國際形勢變化與國家經濟發展的影響,離不開國防建設與思想政治工作的創新訴求。未來國防建設的必由之路是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並以加快轉變戰鬥力生成的模式為主線。無論是國防建設還是文藝創作,整個過程都必然是解放思想的過程,也是更新觀念的過程。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當今必然趨勢。

在《往事回眸》這本書中極少有完全針對國防建設或是純軍事題材的作品,因為作者已不在位工作。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但是,作者的散文作品又不可能完全脫離當前國際形勢與國家經濟形勢以及軍事鬥爭形勢的變化。因此,正確解讀國家崛起的模式和國防建設的特征與文學藝術創作的關係是必須的。因為軍事文化的繁榮發展,是我國經濟發展這一偉大事業呼喚文化建設的一部分,與奮發向上的人民群眾對更為豐富的精神產品的需求是密不可分的。

我們的解放軍之所以能打勝仗,是因為這支軍隊與眾不同,它有自己的軍魂,有自己的優良傳統,有自己的曆史傳承,有自己的戰略戰術。它的特點決定了它是一支人民的軍隊,是永遠為人民服務的軍隊。這支軍隊必定能夠吸取他人之長,但也絕不放棄自己的優勢。這就是中國崛起模式的精髓,這就是中國國防建設的特征。在這種模式的指導下,中國必定能和平崛起,它必定會為保證國家安全、人民生活安定作出最有力的支撐。

在新的形勢下充分發揮先進文化的作用必然要求積極弘揚主旋律,唱響正氣歌。用優秀的文化產品激勵崇高的精神追求和良好的道德風尚;用文學藝術提示人們的憂患意識和堅定的理想信念。把培育國防意識、培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根本任務,才能更好地落實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引領中華民族先進文化長盛不衰,向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闊步前進!

時代呼喚文化,文化凝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