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至北京,以大學士任軍機大臣,總理衙門大臣。但其性格脾氣頗為同僚所不容。他自己也以繁瑣刻板的樞臣生活為苦。九月,出任兩江總督,南洋通商大臣。
光緒九年(1883年),法國加緊侵略越南,並進逼中國。光緒十年(1884年)七月,法國艦隊襲擊馬尾,福建水師和造船廠毀於一旦。清廷被迫宣戰,並任命左為欽差大臣,督辦福建軍務。光緒十一年七月,左宗棠病逝於福州,在遺折中表示“迄未大伸撻伐,張我國威,遺恨平生,不能瞑目”。
蔣益澧
蔣益澧,字薌泉,湖南湘鄉人。1853年隨湘軍王鑫部攻陷嶽州,以功敘從九品。後歸屬羅澤南部下,隨克黃梅、廣信、義寧州等地,累擢知縣。1855年,因隨羅澤南回攻鄂南,陷武昌,超擢知府。
1858年,因連克柳州、廣遠,加布政使銜,署廣西按察使。1859年實援按察使,尋遷布政使。不久,太平天國石鎮吉部進逼桂林,蔣益澧以防堵不力被劾,降為道員。嗣後,蔣益澧求功心切,愈戰愈凶,連敗義軍,得以陸續開複原職。
1862年,經浙江巡撫左宗棠奏請,蔣益澧調任浙江布政使,旋率所部入浙參加對太平軍作戰。1862~1864年間,蔣益澧采取“剿撫兼施”政策,先後攻陷壽昌、湯坑、富陽、平湖、杭州、餘杭等地,並招降了太平軍忠王李秀成和侍王李世賢的部屬蔡元隆、何紹辛等人,獲雲騎尉世職。
隨後,蔣益澧又會同各路清軍,在胡雪岩招募的常捷軍(即中法混合軍,亦稱花頭勇、花勇、坑勇)的配合下,力攻湖州地界各處的太平軍,進而攻陷湖州城,“浙杭肅靖”。蔣益澧升為浙江藩司,在胡雪岩的協助下,善後安民,並為左宗棠人馬籌糧籌餉,後奉命代左宗棠護理浙江巡撫。1866年擢升廣東巡撫。
蔣益澧撫粵後,雷厲風行,裁免關稅陋規,添增書院經費,設立義學,興辦善堂,頗有建樹。但他久曆戎行,不通官場陋習,加之恃功傲物,鋒芒逼人,因而引起妒恨,後被人尋了不是,乘機彈劾,降二級調用,未及赴任,病逝。
蔣益澧在浙期間,胡雪岩左右逢源,對他敬護有加。兼之處處事事胡雪岩辦得都很周到,受到左宗棠的信賴,蔣益澧也一同沾光。所以蔣益澧與胡雪岩相處甚歡,無論是在浙省還是在粵省,都全力支持胡雪岩和左宗棠,成了他們的忠實盟友。
曾國藩
曾國藩之於胡雪岩的關係,書中已屢有所述。
曾國藩之於胡雪岩,猶若一巨大的磁石。不過胡雪岩命定與曾國藩不能接近,故而胡雪岩隻能在曾國藩的陰影下,小心地避著他走,稍一不慎,即遭禍患。
下邊隻簡述曾國藩之思想變化和活動大略,以驗證上述論斷。
曾國藩(1811-1872),號滌生,湖南湘鄉人。“少小從耕拾束薪”,賣菜籃於市街,多知民間疾苦事。
1838年中進士,選庶吉士。初時服膺姚鼐論學宗旨,致力辭章,一求以文證道。所以其一生詩文以立言為忌境,筆下滔稻,多敘名教,少見逸致。後從唐鑒講求為學之方,信宋儒性理可以托身之命。說奉“程朱所謂屈教、窮理、力行、成物”程序,常凜凜於“不為聖賢,便為鄰獸”。苛苦守己,為日後為人立下了基調,後“好高郵王氏父子之論”,粗得考據章法。
儒家講求以學與治合一為本義。曾國藩為官京師十四年,不僅做學問中人。自其登第後,久有效法前賢,澄清天下之心。身經翰林院、詹事府、內閣,先後以侍郎管禮、兵、工、刑、吏五部,閱曆甚廣。
儒術之外,曾國藩於百家之論亦多有會心。每舉老莊遊心之虛靜,墨翟治身之勤儉,管商齊民之嚴整,認為是周孔言中所無而意所必有之事,深信“理之足以見極者,各家未嚐不切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