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沈博鳴(1 / 2)

說的師爺臉上紅一陣紫一陣的,知道慕章才學遠高於自己,說這話分明是在調侃他做的詩不工整。

其實慕章並無此心,他不過隨口說說,的確這年頭誰都愛表現自己的幾分風騷才情,湊個五言一句七言一句,就自認為是在作詩,韻轍不論,平仄不究,還要到處去賣弄哩。

慕章是個飽學的才子,這審不明師爺怎麼能和他相比,慕章怕師爺麵子太掛不住,繼而說道,“不過作詩也要有詩情才行,我這幾日叨擾縣衙,原是為了心愛貴縣的菊花,想一飽眼福才肯繼續上路。如今雖然菊花還沒有到盛開的時候,不過閑著也是閑著,有興遊曆一下貴寶地的名山大嶽,不知道有沒有值得推薦的去處?”

師爺見是動問本處鄉土名勝,趕緊回道,“這附近好去處倒是有的,若公子愛山,這附近最有名的便是八目山了,可惜不是尋常人可以去的地方。”

慕章心中暗自一喜,原來得來全不費工夫,難道“八目”、“三香”、“老鼠”中的“八目”說的就是這座八目山麼。

趕緊問道,“好一個八目山,能起這樣的名字,其中必有高人啊。”

這裏文的作者又要說文解字一番,何為八目呢?八目指的是儒家提倡的個人道德修養和立身的八個步驟。它是《大學》中所說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儒家把認識論的格物、致知,道德論的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政治論的治國、平天下聯成一個不可分離的體係,並稱為八目。與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的三綱並稱為“三綱八目”。三綱八目是儒家學派教育體係的最根本思想。

審不明聽了這話,笑道,“高人不知道有沒有,不過強人怕是真的有。這八目山不太平著呢。”

慕章聽他這樣講便越發的好奇,想到夢中的那個頭目和一群嘍囉,莫非就是審不明口中的強人?

故意問道,“朗朗乾坤、太平盛世,難道山中還有強盜不成?若是有,官府難道聽任不管的麼?”

審不明搖搖頭道,“怎麼沒有,這八目山中有個三湘會,聚集了一批強盜,這些人原是三湘逃難來的難民,自從盤踞在這八目山,集結成社,有了組織成立了幫會,在我們這一帶有名的很呢。”

再掉個書袋,說說三湘是個什麼玩意兒。眾所周之,湖南簡稱為“湘”,那是因為一條湘江縱貫湖南全省。其中,湘水發源地與漓水合流後稱“漓湘”,中遊與瀟水合流後稱“瀟湘”,下遊與蒸水合流後稱“蒸湘”,這就是所謂的“三湘”,但是從普通意義上來說,三湘指的就是湖南。比如福建又稱八閩,江蘇北部地區又稱兩淮,湖南以湘江得名,因此又稱為三湘。

慕章這時,已經把“八目”、“三香”、“老鼠”中的“八目”、“三香”都搞清楚了,“八目”指的是八目山,“三香”指的是三湘會,這些應該都不是巧合,而是線索無疑。現在隻剩最後一個未解的迷題,“老鼠”指的是什麼呢?這個謎底尚未解開。

慕章繼續問道,“既然知道八目山中有匪患,何以不剿滅他們呢?”

師爺神秘一笑,說道,“三少爺不是外人,告訴你也無妨。從來地方剿匪,都是越剿匪越多的。”

“這話是什麼意思?”慕章好奇地問道。

這審不明真是酒喝多了,麵露得意之色,說道,“這地方上有匪患,國家就有專項的剿匪撥款,附近鄉勇也能夠得到官府的資助。惡匪當然要繳,可是八目山的這夥匪徒,他們並不騷擾地方,隻是占山為王,問過路商家收取過路費、保護費,既不侵擾鄉裏,也不危害地方,反而經常接濟窮人。”

“他們常年來已經形成了和官府和平共處的遊戲規則。所以地方官府也樂得山中有匪,每年還能借助他們得到朝廷貼補的剿匪經費,他們也能夠安分守己,隻在自己的活動範圍內求財。因為這個原因,所以明知山中有匪,也就聽之任之了。”

慕章笑道,“這倒是的,隻是不知道我若去八目山野遊,會不會有被山賊打劫的危險呢?”

審不明笑道,“就是你問起,我這麼胡亂一說,你去那地方做什麼,萬一遇到什麼事情,我們縣衙是擔待不起的。”

慕章道,“我不去,就是問一下地方上的風土人情而已,師爺不用緊張。這時候也不早了,師爺早點休息吧,慕章告辭。”

審不明起身相送,慕章見他酒吃的很醉,步履都快不穩了,再三請他留步。

慕章回到自己房中,心中思索,如今已粗粗地搞清“八目”和“三香”的所指,如果因為害怕強盜而中斷調查,那實在是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