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威盛電子集團未來更大的發展,王雪紅製定了一個所謂的“迦南計劃”,積極發展光儲存晶片、繪圖片、網絡晶片等多媒體事業,希望將威盛公司從PC的晶片組設計公司轉型為一個全方位的平台供應商。
這個屬於中國人的威盛電子公司,不斷迎接來自英特爾公司的挑戰。1994年,英特爾意圖控製個人電腦核心產品芯片組等的主導權,迫使美國許多芯片設計公司紛紛改行。威盛電子公司卻不甘示弱,於1999年7月正式推出不同於英特爾規格的PC133芯片組,接著收購美國兩家CPU公司,直接切入英特爾核心事業,研發整合型芯片組,再次震動國際電子信息界。2000年初,英特爾公司誤判市場形勢,讓威盛電子公司在市場取得主動權,一舉獲得20億美元的芯片組市場。
對此,業內人士有不少說法。有人說王雪紅自不量力,也有人說“威盛”和“英特爾”相碰,就好像小蝦撞上了大鱷魚,隻有送死。從規模上比,威盛公司的市值不過3000萬新台幣,全球員工也不過3000人;而英特爾的市值是威盛的70倍,員工有8萬名精兵強將。麵對雙方之間的如此懸殊,王雪紅憑著自己獨特的經營理念和策略,又經過幾年的拚搏,到1997年,威盛電子在IC設計領域已進入世界一流水平行列,並成為僅次於英特爾的全球第二大芯片公司。
2001年6月,在台北電腦國際展覽會上,威盛再與英特爾過招。英特爾已推出“奔騰4”微處理器,卻由於專利傭金問題談不成,遲遲不願授權威盛電子設計芯片組。結果,威盛埋頭大幹,自己研發,結果在這次台北電腦展覽會上推出自己的“奔騰4”P4-X266產品(采用雙倍速率記憶體DDR),並與英特爾的“奔騰4”P4-845產品(采用RDRAM記憶體)來了個現場大對比,威盛勝出。
不過,威盛電子公司自從誕生之日起,就不斷陷入知識產權糾紛爭議,打了一場又一場的官司,但這並沒有阻止威盛公司的持續發展。2002年6月,台灣的聯發科技公司在美國控告威盛CD-ROM晶片侵權,7月又在台灣控告威盛新的侵權案。2003年底,台灣友訊公司控告威盛公司侵權,而且被檢察機關以“涉嫌商業竊密”對王雪紅與陳文琦進行刑事懲罰,這一事件引起外界的極大關注。然而,王雪紅與陳文琦並不悲觀,依然對威盛電子集團充滿信心,堅信威盛不會因此而垮掉,必定再起。
以微處理器為核心的集成電路技術和以操作係統為核心的軟件技術是信息產業的兩大核心技術。其中微處理器是現代信息技術的“心髒”,現代通信設備、網絡設備、高性能計算機係統等無不構築在微處理器上。如果說鋼鐵是傳統工業的“糧食”,那麼作為信息技術和電子產品核心的集成電路芯片,就是信息產業的“糧食”。然而,世界第6大經濟體的中國大陸,微電子產業則遠遠落後了,集成電路產量隻能滿足國內市場7%,90%以上的芯片靠進口。王雪紅看好大陸巨大的潛在市場,逐漸將目標轉向大陸。
為了爭取大陸這塊龐大的市場,王雪紅親自擔任威盛電子公司“大陸特別工作組”組長,經常往來與於大陸、台灣、美國之間,特別是與大陸PC界建立了廣泛而良好的關係。據說,中國最大的PC集團聯想集團老總柳傳誌有感於王雪紅的創業精神,終於決定采用威盛的CPU。據媒體報道,聯想集團旗下的主板機公司七成以上的芯片組采用威盛的產品。而首次采用威盛CPU的聯想品牌個人電腦,於2001年4月開始在大陸市場銷售。
為了擴大在大陸芯片組及半導體領域的事業,威盛電子公司已在大陸設立了研發中心。王雪紅還以個人名義於2001年在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成立環宇半導體公司,將進一步增強威盛在大陸的事業版圖,未來可能有更多的中國PC或其他眾多電子產業品用上威盛設計的“中國芯”。
雙核心基地創輝煌
王雪齡是王永慶的二女兒,與夫婿簡明仁一起創業,建立了大眾電腦集團,已成為台灣知名的高科技企業集團。如今,大眾電腦集團也在大陸開創出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