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江邊的一個普通家庭,小的時候,白天經常和爺爺在江邊的泥沙裏抓螃蟹,這也是當時唯一的娛樂活動,晚上,則依偎在爺爺的懷裏聽小故事。爺爺雖然已經過世,但每每想起,都覺得這是個老頑童,肚裏的新鮮事也很多。他最愛講的是灰老仙的故事,也就是老鼠,聽爺爺說,家裏發生過三次火災,卻都和老鼠有關。
爺爺是1936年生人,當時家裏的條件還不錯,祖上是經營油鹽店的商人,街裏街外開過好幾家店門,後來日本人打來了,怕顧不過來,都給關了,唯獨自家門臉還經營著,因為底子厚,生活也還富足。
老家的房子為磚木結構,和四合院差不多,很大,起碼有400個平方,坐北朝南。北邊是個店鋪門麵,舊時沒有卷簾門,就用幾塊木板拚湊起來,下方都有凹槽能嚴絲合縫的接上,每天早上太爺爺都會卸下這幾塊木板,做起生意。裏麵放著柴米油鹽醬醋茶各種貨品和各類稱量工具,有幾個放米放油的缸,後麵有個大桌,是一大家子吃飯的地方,旁邊立了一個實木的櫥櫃,最明顯的是兩旁豎著兩根頂梁柱,柱子上已斑駁不堪,旁邊還有一把梯子,上麵就是閣樓,放著積存的貨物,都用麻袋、酒缸裝著。出了這個屋子是個院子,中間有個水井,夏天乘涼好不舒坦,院子的西邊是灶台,牆壁掏了個四方的洞,供著灶王爺,旁邊有個門,是大家進出的唯一通道,南邊通到大廳,供著祖先牌位和觀世音佛像。大廳通向二樓,有兩個房間,並排著,房間之間都是通著的,從陽台望下去又是一個院子,也是整個房子的最南邊,種著蔬菜瓜果,還有一個人工的小池塘。整個房子離江不到30米,我小時候經常是伴著輪船汽笛的聲響度過一夜的。
故事發生在爺爺十歲生日的時候,那時日本人早已投降,但國內時局還不明朗,作為老百姓雖不關心國家大事,但為免張揚,隻通知部分還在周邊的親戚,準備第二天好好慶祝一番。前一天太爺爺特地托人從上海帶來一個西式蛋糕,那可謂新鮮,放在櫥櫃裏,用盒子蓋著,包裝上畫著燃燒的蠟燭和蛋糕的樣式,爺爺和兩個伯伯老早就垂涎了,時不時借故站在櫥窗外比劃著,晚上睡覺前還想伸手去拉櫥櫃的門,可老早被太爺爺鎖住了。
那天淩晨五點左右,天還蒙蒙亮,太爺爺就起來生煤爐,剛把煤球放進去,依稀聽見店鋪裏有悉悉索索的聲音,作為做油鹽店生意的人來說,這個聲音再熟悉不過了,一聽就是老鼠在偷吃糧食,但側耳一聽,又好像不是,因為這個聲音還很有節奏,就像人在說話一樣,一問一答。太爺爺本就是細心之人,以為進了賊,為了不打草驚蛇,豎起耳朵在門縫邊聽了起來……
“大哥,帶我們來這裏是不是有好吃的東西啊?”
“那當然了,昨天我看到老頭鬼鬼祟祟地把兩個東西放進櫃子裏,還鎖得嚴嚴實實,就知道是個好東西,你聞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