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夜個晚上有點兒失眠,要不今個早就起來啦。”
“嗯,那就趕緊吃飯吧,吃完飯趕緊去上學,別去晚了。”
“晚不了,現在天還早著呢。”
林生一家五口吃完早飯後,林生三兄弟去上學,林生他娘去刷鍋刷碗,林生他爹直接去了地裏除草。
現在地裏沒有打農藥的,都是靠著人力幹活。
林生他爹說起來也上到初一,隻是因為小時候被林生打了一巴掌,所以耳朵不好使,和他說話需要很大聲,所以平時他都很少說話。
這是林生知道的版本之一,還有一個版本就是:被林生奶奶掏耳朵,給掏壞了,所以聾了。
但是林生覺得第一個版本更能站得住腳,更有說服力。
隻是林生爹那時候還小,也不記事兒,又是家裏的老大,所以是付出最多的那一個。
如果不是耳朵出了問題,林生爹也能讀完初中吧。
林生和老二、老三從家裏出來後,就和老三分開了,老三在村裏讀小學,是兩個村中間的位置建造的一個學校。
林生和老二要去的初中,距離稍微有點兒遠,說遠也就三裏地,也就是 1.5 公裏的距離。
在村裏,隻說華裏,不說公裏。
林生和老二兩個走路去上學,三裏地也要走二十多分鍾。
學校是建在鄉裏,叫小徐鄉,周邊十裏八村的都在這裏上初中,也是我們村的鄰村,我們村叫林村,基本上村裏都是姓林的,因此而得名。
我和老二進入學校後,各自去了各自的教室。
現在的學生上學,特別是這種窮鄉僻壤的,上學的學生,真就沒幾個願意好好學的,都是被家裏逼著,才來上學。
學校麵積不大,隻有三間教室,算是磚瓦房,據說是拆了鬼子的炮樓,利用炮樓的磚修建的。
至於林生家裏的房子,那都是半磚瓦,半土坯,在林生村裏已經算好的了。
很多家裏的房子都是純土坯房,能住人,可以遮風擋雨就行了。
林生這邊的村就是這麼窮,當年被鬼子霍霍的不輕。
學校裏就這三間教室,學生卻坐不滿,很多同學都印象不深,那是因為經常有同學十天半個月可能不出現一次。
唯一一個印象比較深的,那就是班裏的班花了,雖然才十四五歲的年紀,但是長得卻很不錯,平時穿的也幹淨,學習還好,以後也許班裏隻有她能成為大學生。
她叫沈幼楚,父母都是老師,在這裏,那是屬於雙職工家庭,非常了不起。
反正以前的林生自覺配不上人家,所以都沒有說過話。
但是林生覺得自己應該也是她唯一有印象的同學吧。
因為林生和她一樣,從來沒有逃過學,她每次考試全校第一名,林生每次考試是全校第二名。
誰讓初三隻有一個班呢,考試班級第幾名,那林生就可以說我是全校第幾名。
隻是林生這個全校第二名水分有點兒大,和第一名每次每科都差二三十分,總成績更是直接上百分的拉開了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