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名字叫做林生,出生於 1935 年生人。
按照俺們這兒的習俗,計算年齡通常隻用虛歲,所以如今的我已經 16 歲(虛歲)。
提及生日,那自然是以農曆為準,畢竟在俺們這,那就不知道啥是陽曆生日。
林生的家鄉位於廣袤無垠的華北平原之上,準確來說,是處於河省與山省交界之處。
而將兩省分隔開來的,僅僅隻是一條河流而已。
平日裏,人們並不會刻意強調自己來自哪個省份,即便是居住在河對岸的人們,也不會特意表明自己屬於山省之人。
平日裏大家相互交流時,往往隻會以“河東”和“河西”來指代彼此。
所謂河東者,即為山省之人;而河西這邊,則是河省人士聚居之所。
橫亙於我們之間的那條河流,有著兩個響當當的名號——衛運河以及京杭大運河。它源自錢塘江,一路北上南水北調,最終流經我們這片土地直達四九城。
“我的名字叫做林生,這其中可是有著一段特別的故事!”
“想當年,俺娘挺著個大肚子去地裏幹活的時候,突然感覺肚子一陣劇痛,來不及趕回家了,就在附近的一片小樹林裏生下了我。”
也正因如此,爹娘就給我取名為“林生”。
“而我,可是土生土長、如假包換的農村娃子。”
俺們這兒啊,一直以來都是管父母叫“爹娘”的,可不像城裏那樣叫什麼“爸媽”。雖說叫法不同,但那份對爹娘深深的敬愛之情卻是一樣樣兒的。
作為家中的長子,林生身上的擔子可不輕!
林生下麵還有兩個弟弟,二弟名叫林安,三弟則喚作林平。這倆小子一個比我小兩歲,另一個更是足足小了四歲。
話說現在是 1950 年的年初時分,離那場震驚世界的抗美援朝戰爭打響還有好長一段時間呢,起碼得有大半年吧。
就連南北棒子國之間的內戰,那也是要好幾個月之後才會爆發的事兒。
如今,那場異常真實的夢境仍曆曆在目,它宛如一道閃電,劈開了我內心深處的迷茫與彷徨,讓林生毅然決然地做出一個重大決定:今年,無論如何,都要投身軍旅生涯!
林生再也不願等待那漫長的三年時光,等到戰爭結束後才去參與戰後的重建工作。
“不,我的熱血告訴我,我要在戰火剛剛燃起之際,奔赴朝鮮戰場,抗美援朝,用自己的身軀捍衛祖國的尊嚴,守護我們的家園!”
然而,身為家中的長子,肩上背負著沉甸甸的責任。
在林生踏上從軍之路前,總覺得應當為這個家多做點事情,盡一份為人子、為人兄的義務之後,方可安心離去。
此刻正值新中國成立之初,百廢待興,農村的生活狀況著實令人憂心忡忡。
尤其是林生老家這兒,糧食短缺得厲害,日常的飲食竟然是以胡蘿卜為主!
這聽起來或許讓人難以置信,但事實的確如此。
別說土豆和紅薯這些稍顯珍貴的食物了,即便是能偶爾吃上一頓,那也是家境較為寬裕的人家才能享有的待遇。
雖說土豆和紅薯早已傳入北方地區,但它們的數量實在稀少,尚未得到廣泛的推廣種植。
相比之下,胡蘿卜的種植條件就要簡便許多。
隻需擁有種子,便能播種入土,生根發芽;而土豆和紅薯則必須依賴秧苗才能順利栽種。
不僅如此,胡蘿卜的產量絲毫不遜色於紅薯和土豆,並且同樣具有耐旱的特性。
正因如此,在林生老家這,胡蘿卜成了林生平時吃的主要糧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