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十二、送出征(1 / 1)

結束這幾篇拉雜的通訊時,想到有一天我總要離開延安,心裏不覺茫然了。我是一個太容易習慣的人,住久了一個地方總舍不得離開,見慣了的人總是希望常常見麵,忽然的一個送出征,又增加了心頭許多惆悵。

去年冬天,我已經送過惠與環上前方,這兩個質樸的女孩子,她們不遠千裏來到延安,放棄了家裏有得吃的安安逸逸的飯,為什麼呢?為打鬼子。她們在抗大學習了幾個月,決然地上前方去了。

那天大早,十二月二十八日吧,在我住的山下,延水的那邊,遠遠望見她們整隊出發。地上積著深深的白雪,天空還在不斷地飄著雪花。“別了,別了,同學們!我們再見在前線。”清脆的歌聲穿過寒冷的空氣送進耳朵,像火一樣燒燙了我的心!我的心激跳了,我還留在延安,讓我的心跟了她們一起去!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我把它們顛倒過來:“昔我往矣,雨雪霏霏,……”回進窯洞裏,感到異樣的寂寞。有些朋友笑我用冷漠與靜默來掩飾自己的熱情。熱情,不,我沒有熱情。我想或者還有友愛,我該提高對於踐踏我故鄉,殺害我同胞的敵人的仇恨,減少一點友愛的感情。

現在初夏清晨的和風裏,又送走了一批朋友!立在窯洞前的山坡上,望見他們走過女大麵前的橋,這座延安最漂亮的橋,延安的“阿曆山大”。在夕陽裏,走在延水邊的沙灘上,一邊“海”景,一邊山景,遠遠望著這座木橋,“板橋流水”,又有異樣的美麗。送行的人還依依立在橋的這一邊,出征人的雄壯的歌聲,《義勇軍進行曲》漸漸遠去了,旗子也漸漸消失了,走的人為要迎接一個新的動的戰鬥的環境,完成他們所擔負的使命而驚喜著;留下的人呢,多少有一點寂寞與悵茫。“萬裏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想起一些古詩,我迫切地盼望延安的詩人們寫出一首雄壯動人的現代的“送出征”詩。

他們走了,曾經偶然散過步的草地上,現在有了新來的人們的足跡與影子。嗬!你們走了,當你們回來的時候,你們手植的樹已經成蔭!打了多少仗?殺了多少鬼子?我們回老家去吧!故鄉的破碎的田園向我們招手,等待我們去重新建設!我們所有的同胞,還要像現在一樣,像在戰場上一樣,手攜著手,團結成一個心去建設,哼!如果再分你呀,我呀,再來內訌,敵人是會再來的!願我們團結著去抗日,團結著來建設!江南的金粉是柔軟的,誘人的,要留意呢?它們會分散我們艱苦團結的心!回到故鄉,哪怕是一個破碎不堪的故鄉,我們將更加幸福,為趕走鬼子,為能夠建設自由的新中國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