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 一步失足,成千古恨(8)(1 / 3)

此外,還有一些平時為和珅管財、管賬、跑腿的家人、太監也受到程度不同的懲罰。可是成百上千平日被和家役使、欺壓和剝削的廣大奴仆、使女、家丁乃至侍妾等,平日為主人耕種、運輸、看墳、看房、看園和從事家務勞動,受盡了欺淩和奴役。和珅倒台後,他們都被集中到北京,由內務府轉讓或轉變給其他主人。現在中國第一曆史檔案館裏就保存著不少這方麵的史料。如,朱慧等16戶57人,原在薊州為和家看墳。和家墳塋拆除後,他們也被押解到北京正紅旗都統處,準備重新處置,後來他們全部被交給了內務府衙門。又,和珅在熱河寓所的看園人白喜兒一家四口(白喜兒,40歲;妻楊氏,40歲;母張氏60歲;弟栓住兒,20歲),也從承德府被解送到北京。他們與和珅在京家奴79戶,共308人,一起被“移送分變”。被集中在京的家奴,受盡了痛苦,衣食住行均無保障,貧病交加,許多人無法忍受而逃亡了。如有一個叫朱鑒的人,就攜同其母艾氏於嘉慶四年(1799年)六月十八日逃跑了。有的人在京期間,由於饑寒交迫而慘死,如朱沛之女,名大妞,患病身亡;領隊朱慧本人“素有癆疾,亦於嘉慶四年(1799年)三月八日病故。像這樣的事例還有許多,這裏就不一一列舉了。

此外,也有一些為和珅家耕種的人被轉賞給了別人。如和珅在通州地區的莊頭王坦,連同莊丁王廷仲、王秉新、王秉倫、王允肇等5人一起被嘉慶帝賞給了四品宗室綿悅。又,嘉慶帝一次就賞給和孝公主使女7人、家人20名(連同眷屬共96口)、雇工婦女13人,以及和珅侍妾12人。和珅活著時,這些人受其奴役和汙辱,倍受艱辛;和珅死後,他們的地位也沒有得到絲毫改變,仍然免不了被轉賞或轉賣給他人,以致被轉移到他鄉異地。他們是最痛苦、最可憐的一部分人。

以“利”凝聚起的集團,一旦主心骨失去威勢,就猶如一盤散沙,全無步驟。如和珅這樣以“利”集結起來的黨眾,是最不具有保險係數的。

10.皇家恩典,蔭及子孫

和珅在伏法前,始終都受到皇家的恩典與照顧,和珅的發家也是由受寵而起的。和珅一生妙步迭出,每一步都給他以受益無窮的人生財富。而其中,與皇家的聯姻是其諸步中最有價值的一步。皇家的恩典也因此頻繁地興顧和珅,即使在他被誅時,這種別人忘塵莫及的待遇依然降臨到他的後世身上。這一切,可以說與一個人關係密切,此人便是身為乾隆寵女,和珅兒媳的和孝公主。

和珅被賜死時,其子豐紳殷德正在受隔離審查,為了收屍辦喪事,和孝公主又幾次到宮內找嘉慶帝懇求施恩,最後嘉慶帝批準,允許其夫豐紳殷德“暫行出城,料理喪事”。豐紳殷德的堂兄豐紳宜綿也被批準允許暫時幫助料理喪事。據朝鮮使臣記載,和孝公主為了和珅能得到寬大處理,曾多次找其兄嘉慶帝懇請施恩。他寫道:“坤之京第,寶玩山積,過於王府,皇帝初欲剮殺之,皇妹之為坤子婦者,涕泣請全其肢體,屢懇不止。大臣董誥、劉墉亦乘間言,坤罪雖萬剮猶輕,曾任先朝大臣,請從次律,皇上久乃可知。”由此可知,和孝公主在處理和珅喪事時是起了一定作用的。

和家在薊州沙河房地方的墳塋,因逾製被強行拆毀,豐紳殷德與豐紳宜綿兄弟隻好在該州劉村地方另立新墳,草草埋葬了和珅,並把和珅的正妻馮氏、其弟和琳等人的墳也遷到此地。

和珅事敗,其子豐紳殷德受到很大影響,被革去一等公和貝勒的爵位,隻準許他保留伯爵。嘉慶帝為此下諭旨:“豐紳殷德係固倫額駙。且公主最為皇考所鍾愛,自應仰體恩慈,曲加體恤,若此時豐紳殷德職銜斥革,齒於齊民,於體製亦覺未協。和珅公爵,係因拿獲王三槐所得,應照議革去,著加恩仍留伊伯爵,即今豐紳殷德承襲,在家閑住,不許出外滋事。”可是,事情並未就此了結,隨著抄家繼續深入,走親王綿恩等在抄和珅家時,查出他家藏有正珠手串200餘掛,同時抄出正珠朝珠一掛,其數量比宮廷內還要多,其質量比禦用的更好,嘉慶帝看後,不覺大吃一驚。因為正珠、朝珠是皇帝乘轎外出的禦用之物,一般人是不準許私藏的。嘉慶帝又令綿恩等人審問和珅家人。據和珅家人交待:“和珅日間不敢帶用,往往於燈下無人時私自懸掛,臨鏡徘徊,對影談笑,其語言聲息甚低,即家人亦不得聞悉。”嘉慶帝認為這是和珅蓄謀不軌,有野心的表現。他說,這件事如果發現在正月十八日以前,既使不照叛逆罪淩遲處死,也要處以大辟。現在已經處理完了,又有皇妹的懇請,“姑免碟屍”,隻好維持原判。他對豐紳殷德也很氣憤,派綿恩等人多次詢問,但豐紳殷德反複咬定“實不知情”,並懇請皇上施恩,寬大處理。按清朝法律規定,家中藏匿違禁、逾製之物,知情不檢舉者,應按照大逆例緣坐處罰。嘉慶帝考慮到皇妹和孝公主的麵子,才下諭旨:“加恩免其追問,但不應仍叼世襲”,“賞給散秩大臣銜”,當差行走。從而免去了豐紳殷德的伯爵爵位,“仍習舊職三等輕東都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