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跌倒,嘉慶吃飽。”這一句話成了民間廣泛流傳的口頭禪。同時,這也是清政府腐敗無能的真實寫照。
說起和珅,別人肯定要說,他就是中國曆史上赫赫有名的奸連之臣,頭號太貪家。但對於他個人的發跡,及怎樣博得乾隆帝的寵愛,而步步升遷,登上“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爵位,人們卻不一定了解。本書看重圍繞這一主題,全方位、全視野地展開闡述。也許這是一個圓滿的答案。
和珅,字致齋,姓鈕祜祿氏,乾隆十五年(1750年)生,滿洲正紅旗人。出身於武官世家,是個官學學生。長得一表人材,五官端正、眉清目秀、膚色晰白,水汪汪的兩隻眼睛尤有媚氣。如果稍為點綴,酷肖一位俊俏美貌的妙齡女郎。他的身世和這副長相為奠定他一生榮華富貴提供了優厚的條件。然而,還有他自幼具有性格剛強,誌向遠大,敢於同命運作不屈的抗爭,樹立自信、自強的信念,是決定改變了個人命運的一大舉措。
清高宗乾隆是中國封建社會裏最專製、最好大喜功的帝王之一,他的所謂“十全武功”奉祠了專政的獨裁,誇大了封建皇朝盛世。導致其晚年的社會風氣漸趨於腐化墮落、腐敗不堪的局麵,寵養了和珅這樣一個臭名昭著的蛀蟲。
在乾隆四十年到四十一年間,和珅靠著英俊的相貌和善察顏觀色拍馬屁技巧,由一個抬轎的侍衛一躍升到中央最高統治階層,當他做軍機大臣時才28歲。和珅的一生中幾乎把握過大清帝國所有實權,如國家的人事權、財權、軍權、文化教育大權、民族事務及外交大權,都直接地控製在他的手裏,以至於朝鮮使者和英國使者都把他當成二皇帝。
綜觀其曆史奇跡,應該說享受權力還不是和珅最主要的目的,他的權力欲遠遠比不上其金錢欲。再從某種意義上說,他獲取權力的目的就是為了攫取金錢。當嘉慶下令查辦和珅時,僅從和珅家抄出的財產就值銀九億兩。這是何等驚人的一幕。
縱觀和珅的足跡,本書以五個階段闡述他平步青雲的經過,用一個階段敘述一步失足淪為千古恨。在寫作過程中,也盡量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來敘述;由於曆史時期的原因,書中也出現文言文與白話文並用,主要體現材料的真實性。同時,在敘述的基礎上,是以年為經,以事為緯,條塊結合,前後照應。我們的宗旨是將實用性、可讀性、啟發性融為一體,以饗讀者。本書在很多地方吸收了相關學者的研究成果,在此一並致謝。
編著者
2001年5月於燕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