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國際主義的偉大戰士——楊根思(1 / 2)

第六十章國際主義的偉大戰士——楊根思

【模範檔案】

楊根思,男,漢族,江蘇省泰興市人,中共黨員。生於1922年,1944年入伍,生前係中國人民誌願軍第20軍58師172團3連連長。1950年11月,在堅守長津湖畔1071.1高地東南側小高嶺戰鬥中,楊根思率領三排打退美軍8次進攻,在最後隻剩下他一人時,他以大無畏的革命精神,毅然抱起炸藥包衝向敵群,與敵人同歸於盡,年僅28歲。

【無上榮譽】

1952年5月9日,被中國人民誌願軍領導機關追記特等功,授予“特級英雄”光榮稱號,並將楊根思所在連隊命名為“楊根思連”,三排命名為“楊根界排”。

1953年6月25日,朝鮮最高人民會議常務委員會授予楊根思“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和一級國旗勳章、金星獎章。

1955年,泰興縣人民政府亦在其家鄉修建“楊根思烈士祠”,後改名為“楊根思烈士陵園”。

2009年9月14日,被評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之一。

【高尚人生】

一心跟著黨走

1922年楊根思出生在江蘇省泰興縣一個農民家庭裏。很小的時候他就在上海資本家的工廠做童工,失業回鄉後又給地主家做“牛倌”。他對對舊社會充滿仇恨,得知共產黨領導的軍隊是人民的隊伍,就下定決心跟黨走。1944年,他光榮地成為新四軍的一名戰士。入伍後,堅信隻要時刻遵守黨的決議、指示,就“不相信有完成不了的任務,不相信有戰勝不了的敵人,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難”。

由於表現突出,1945年11月,楊根思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在作戰中,他機智勇敢,曾在圍殲泰安守敵的戰鬥中,用18顆手榴彈奪取製高點;在魯南郭裏集戰鬥中,三次把拉雷投到敵地堡前;在齊村戰鬥中,他連續爆破守敵碉堡群;在淮海戰役第三階段,他奉命率1個加強排攻擊夏砦國民黨守軍,機智地摧毀1組暗堡群,還俘虜了近一個排的敵人。

靠著過硬的軍事才能,他先後多次榮立大功、小功,被評為戰鬥模範,還榮獲了“爆破大王”、“華東一級人民英雄”、“華東三級人民英雄”等光榮稱號。1950年,身為連長的楊根思參加了在北京召開的全國戰鬥英雄代表大會,受到毛主席的親切接見。

上了陣地就沒想著活著回去

1950年10月,參加中國人民誌願軍赴朝作戰。11月,在抗美援朝戰爭第二次戰役分割圍殲鹹鏡南道美軍戰鬥中,時任誌願軍某部連長的楊根思奉命帶1個排扼守下碣隅裏外圍1071.1高地東南小高嶺。該高地扼製公路,是下碣隅裏被圍之美軍向古土裏南撤的必經之路,絕不能讓一個敵軍逃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