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有一個詞語頻繁被人們提起,這個詞語就是“底線”。何謂底線?許多人總是搞不大明白,字典上也沒有明確的答案。那麼,做人究竟需不需要“底線”呢?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很簡單,那就是——“底線”應是一個社會人行為準則的最低限度。人,什麼都可以缺,就是不能缺底線。因為,底線就是我們共同的“生命線”。
一個人沒了底線,就什麼都敢幹。一個社會沒了底線,就什麼都會發生。
20世紀初期,美國作家厄普頓·辛克萊在其著名的《屠場》一書中這樣描述道:
“食品加工車間裏四處是肮髒的垃圾和四處橫流的汙水,腐爛了的豬肉,被搓上蘇打粉去除酸臭味;毒死的老鼠被一同鏟進香腸攪拌機;洗過手的水被配製成調料;工人們在肉上走來走去,隨地吐痰,播下成億的肺結核細菌……”據說當時的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在白宮邊吃早點邊讀這本小說。讀到此處,高貴的總統早已顧不上至尊的身份,當場大叫一聲,跳將起來,一邊說著粗話,一邊把口中尚未嚼完的食物吐出來,又把盤中剩下的一截香腸用力拋出窗外。又據說,正是因為這本書,直接促使當時的美國政府下決心並很快解決了食品安全問題。
可惜,曆史是這樣的捉弄人。100多年過去了,辛克萊在《屠場》一書中所描述的類似場景在我們的身邊卻依稀可見:養豬戶往飼料裏添加瘦肉精,瘦肉精雖然可以增加動物的瘦肉量,但食用含有“瘦肉精”的肉會讓人產生惡心、頭暈、四肢無力、手顫等中毒症狀;據媒體報道,目前我國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溝油有200~300萬噸,而中國人一年的動、植物油消費總量大約是2250萬噸。按照這個比例,平均吃10頓飯就可能有1頓碰上地溝油,而地溝油除了其肮髒外,還可以讓人消化不良、腹泄、腹痛並導致胃癌與腸癌;2012年4月15日,央視《每周質量報告》節目曝光河北一些企業,用生石灰處理皮革廢料,熬製成工業明膠,然後賣給紹興新昌一些企業製成藥用膠囊,最終流入藥品企業,進入患者腹中。由於皮革在工業加工時,要使用含鉻的鞣製劑,因此這樣製成的膠囊,往往重金屬鉻超標。而鉻如果長時間、大劑量攝入的話,可以引起腎髒損害,還可能有致突變、致癌等作用。此外,還有“染色饅頭”、“毒豆芽”、“蘇丹紅”、“往牛奶裏摻雜三聚氰胺”等等危害公眾生命安全的事件,層出不窮。
突破人類底線的事情又何止食品、藥品領域。曾經是人間天使的醫生,收取紅包已成常態並對自己的行為振振有詞;商人坑蒙拐騙,大生意大“忽悠”,小買賣小騙局;科學家為利益忘卻良知,左手拿著國家的科研基金右手幫助自己擔任董事的企業撈錢;官員貪腐事件也時時見諸報端……
更為可怕的是,底線的失守還帶來了人性的淪喪,讓公眾變得無所顧忌和失去善意。
前不久,一位年輕母親為了救治罹患眼癌的孩子,在網絡推手的策劃下於街頭上演了“跪爬乞討”的戲碼。有網友因此感動落淚,紛紛慷慨解囊,最後卻發現不過是一場處心積慮的策劃;2009年的一天晚上,覃先生開著自己的白色麵包車外出時發現一名老人倒在馬路邊,覃先生馬上下車,一邊救人,一邊打120急救電話,並幫忙將老人送至縣城醫院搶救,可後來卻被誣為肇事者;2010年10月20日深夜,某音樂學院學生駕駛一輛紅色雪佛蘭小轎車在行駛中不慎將一位女性撞倒,該學生下車查看時,發現傷者側躺在地上,發出呻吟聲,想記下他的車牌號,便從隨身攜帶的包中取出一把單刃刀,向傷者連捅八刀;2011年4月1日晚,一名旅日留學生回上海後,在機場與前來接機的母親因學費問題發生爭執,便從托運的行李中取出一把水果刀,對著母親連刺了數刀,導致其母當場昏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