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蒙時代書局趙省偉編輯的邀請,有機會和妻子一同翻譯《知行合一:王陽明詳傳》一書,我們都覺得是件非常開心的事情。

我和妻子都是日語專業出身,迄今已在高校從事日本文學領域的教學與科研多年。在本書的翻譯過程中,麵對明代大儒王陽明坎坷多舛的生平事跡和抽象晦澀的哲學主張,我們遇到了不少困難。由於文學和哲學隸屬於不同的研究分野,我們的翻譯工作進展得既謹慎又愉悅,好多次我們為了一個詞彙的翻譯在電話中爭論半個多小時,雖然辛苦依舊樂此不疲。等待最後達成統一見解的時候,我們又幡然疑釋,伴隨著會心一笑。盡管我們相距千裏之遙,不能看得到此刻對方開心的笑顏。

之前我們同在南方的一所大學任職,日子過得富足而美滿、平淡又快活。為了追求學術上的進一步提升,我和妻子回到北方求學又將一年。每次籌劃許久的相聚,都是聚也匆匆、別亦匆匆。我們隻能把對彼此的真心深愛珍藏在心底,而此次《知行合一:王陽明詳傳》一書的共同翻譯,更是在多年以來彼此間生成的默契中合作完成的。可以說,此書的翻譯是在無比的幸福中進行的。

應該一提的是,我們執教高校的所在地江西贛州,王陽明先生也曾在那裏戎馬帷幄,留下了不少膾炙人口的詩篇,其一生主要思想主張的相繼提出也都與贛州有著極深的曆史淵源。在本書翻譯的過程中,我腦海裏反複閃現過南國猩紅色的肥沃土壤、潮濕溫軟的空氣、目不暇接的青山綠水,以及碧空中逡巡遊走的雲彩。每當想到王陽明一千五百多年前先於此活動過,我就對妻子說:一定要翻譯好這部書稿,以此作為我們在贛州工作、生活過的美好紀念。

在本書翻譯過程中,我們同時參看了國內出版的王陽明作品和部分著述,同時就書稿日文的難懂之處得到熟識多年的好友鬆草雅弘先生和神原秀明先生的熱情指導,藉此請允我們一並恭致謝忱!在遇到內容相左的時候,我們選擇以《王陽明全集》的實際記錄為判斷依據,重大更改、修訂之處,重要曆史人物和地名等信息都在文本中以腳注形式進行扼要闡明。由於本書原版以日語文言體寫成,為了讓國內讀者一睹原著風貌,在不影響閱讀的情況下,我們選擇了以文言和白話相結合的現代漢語文體“歸化”譯出,力求兼顧行文曉暢與通俗,希望能符合我國讀者的閱讀習慣。

另外原著(為1915年廣文堂再版版本,初版於1904年5月,由日本文明堂發行)附錄部分刊錄了作者高瀨武次郎教授於1915年8月上旬在日本立命館大學哲學館開設的夏季短期講習會中以“朱子學與陽明學”為題的課堂講義,總共計十節,其中從比較視角對陽明學與朱熹、陸象山及蘇格拉底等哲學思想家的學說展開探討,由於譯者目前文力所限,經商議後決定暫將此部分簡要目錄譯出供廣大讀者參考,而其內容暫時空白的遺憾隻能有待於在今後繼續提高後再來補充完善了。

在去年的博士課程中正好接觸到譯介學的內容,當時我還對譯介學的核心理論“創造性叛逆”和“叛逆性創造”冥思而難得其解。在本書的譯介中,我將之前自己對這門課程的理解融彙其中,與此同時也豐富了我對譯介學說的認識。這真是一個譯學相長的過程!現在,我同妻子分別獲得2013年度國家公派留學基金委和日本國際交流基金的資助,於今年9月份將同赴東京和名古屋的世界著名學府訪學一年。我們會珍惜這寶貴的提高機會,在經營幸福愛情的同時,好好利用人生中的每一寸光陰,真心希望能為中日兩國間的文化交流與對話貢獻一己微薄之力!

趙海濤

2013年5月於北師大木鐸金聲中謹記